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乾坤无息运,此实大道机。


至人握其要,惧与化育违。


纷纶物杂投,操之在几希。

经纶起方寸,所恃宁不危。


积微潜自引,灵辉扩无涯。


纤云蔽朗照,日月用以亏。

形存我有天,形解天有我。


性量反厥初,理真气不堕。


望月空中明,逐水月碎琐。

元化无端倪,絪缊运野马。


动寂辟冥机,群肖递陶冶。


继善分天灵,贮形如传舍。

吾道残编在,秋斋翠色深。


杜门如老衲,力学尚童心。


霜叶鸣寒牖,风枝动夜禽。

断绝浮尘梦,支离世外居。


青灯堪耐久,白发不违初。


阴砌虫鸣露,寒更月照庐。

不出繁华境,焉知避世心。


泉清消俗虑,云淡静尘襟。


鹭浴盘涡浅,莺巢接叶深。

从来廊庙出山林,师友相资好弟兄。


料得至今风雨夜,山神犹记读书声。

三纪仁皇侍从臣,当时文学动簪绅。


高明已入儒林传,旧室长存历水滨。


岘首空留王粲宅,香山犹识白公真。

官期未迫暂闲身,敩学岩居及夜分。


霜落空山寒切骨,风号万木响连云。


有民勿谓书休读,无术当知政必棼。

无为山色参天碧,翰林旧隐多遗迹。


跨鹤凌风去几年,独有文章光翕赩。


构堂续志广所存,善矣鸰原足馀力。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太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床前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一日不觌面,三秋应动心。


刚闻将子去,又惯入山深。


饭饱群书乐,窗闲万竹阴。

雄编已汗南山竹,对坐松篁夸鼎足。


犹嫌官事作痴儿,故向书林巧徵逐。


苍龙宛转鳞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

为公相与年犹小,拾芥明经意转非。


惟有城南贤父子,读书元只为传衣。

宦牒刚驰逐,篇章半扫除。


稍寻无事日,重理旧诗书。


笔砚寒灯寂,轩窗昼景舒。

客来草草治杯盘,道与家人勿惮烦。


但要陶泓毛颖在,未为无以遗儿孙。

姓名不欲乐人闻,籍甚公卿举似君。


李白犹将奴力士,薛宣岂敢吏朱云。

宁开白眼视公卿,不要公卿眼借青。


争利争名醒处看,读诗读礼醉时听。

买宅犹难况买邻,一区判与九衢亲。


那知万壑千岩性,不受高车驷马尘。

晴檐荫虚白,夜灯耿阒寥。


自怜声吾伊,亦复如闻韶。

马瘏仆亦倦,得休苦无多。


剥啄复剥啄,奈此分阴何。

薰风锁重棘,襆被去何勇。


私我几日闲,此意千金重。

日月疾跳丸,简篇浩烟海。


弓旌误诱去,叹息可中悔。

万事烟云过,须留尾段看。


芝兰庭砌茂,风雨夜灯寒。


楚泽荷纫绿,燕山桂染丹。

士能知尚友,岂必尽同时。


杂鲍兰胥化,亡羊路或岐。


醴甘知易绝,丝素亦奚悲。

赋予有常分,非关智力求。


违行能自信,显晦复何忧。


瓢饮贤颜子,瓜畴隐邵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