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剑功成三节还,尽将锦绣裹江山。


斗牛气灭英灵泯,庙比昭王屋一间。

机会由来贵速投,姑苏事与会稽侔。


谋臣不早麾兵进,尝胆徒劳二十秋。

每恨高峥不易梯,数峰长与白云齐。


迹存秦望千寻上,影落潇湘万顷西。


绝险始知天去远,卧崖频见鸟飞低。

广州城北越王台,犹想旌旗此地来。


井屋帆樯连莽苍,荆榛烟雨上崔嵬。


东南海水一杯泻,西北云山万马开。

鴂舌诸蛮梗化多,天教豪杰挽狂波。


开闽霸业传忠懿,佐汉诚心过尉佗。


生辟蚕丛隶华夏,死留龙井镇山河。

春风青草越王台,脚底连云海舶回。


万国升平有今日,笑人陆贾奉书来。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霸业全空尚有台,四围如画望中回。


城边白雁寒初到,湖外黄花晚又开。


大海潜龙曾夜起,几人争鹿向秋来。

山河如故霸图休,台下空江水自流。


岁久莓苔生庙壁,日斜葭菼满汀洲。


旌旗影灭秋风冷,剑戟声沉暮雨愁。

番禺城北越王台,登临下瞰何壮哉。


三城连环铁为瓮,睥睨百世无倾摧。


蕃坊翠塔卓椽笔,欲蘸河汉濡烟煤。

一眺天南了四围,高丘山水望中微。


丈夫不跨扬州鹤,终见凌空拄杖飞。

君不见越台百尺雄城阙,辇路传游百花发。
黄屋晴连汉塞云,青山晓挂秦时月。
龙川霸气日苍凉,横海楼船更渺茫。
霸图曾与海天赊,真定南来号帝家。
未得攀龙空左纛,何须逐鹿向中华。
笙镛报本推任尉,剑履专权笑吕嘉。
南天草昧越都开,南越风光武帝台。
万里楼船元渺漫,百年君相自迟回。
晴云白月空阳鸟,画角清歌出岭梅。
著脚卧云室,回头盖海亭。
水为三面白,山作四围青。
野鸟馀清哢,幽人得醉听。
乙巳中元日,乾坤半月秋。
危台掀突兀,老头搅飕飗。
北客眼生处,南方天尽头。
仅从乾道岁,重创越王台。
粉榜犹馀墨,丹楹已上煤。
旧游人欲厌,今日我方来。
芙蓉城郭自天开,形势盘回亦壮哉。
风作鸣潮吹雨散,山如走马渡江来。
王图霸业今何在?
越寺吴宫莫漫哀。
越王城外越王台,古木阴阴庙宇开。
地入中原西楚后,邦分百粤晚唐来。
无诸碑在空寥落,有恨江流去不回。
五季流民去不还,赖君抚有此江山。
嫌名举世犹知避,何况来瞻庙貌间。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层台高与越山齐,南斗诸星入地低。
海气秋澄鸿雁到,野烟春合鹧鸪啼。
官船北走输珠翠,幕府南开振鼓鼙。
陆生赋冠六朝文,掷地金声一座闻。
莫听吴歌过江去,洲前花月夜纷纷。
越王台前江水深,越王台畔草森森。
五湖明月青天上,照见鸱夷万古心。
亭院荒丘古,萧萧草木秋。
遗来辇路迹,传属越王游。
北平山上越王城,猎骑如云此驻兵。
瓦砾不随尘土化,市朝空逐海田更。
鸿泥雪点深无迹,雁翅罗纹碎有声。
封疆吴越百年传,一渡长江竟不还。
北望犹存萧寺塔,南归曾见御函笺。
秋深宫殿迷寒草,日落湖山起暮烟。
百尺浮图上碧霄,登临此日忆前朝。
夕阳天外千山暮,秋海江头八月潮。
社稷有臣挥痛泪,君王何事树降标。
三千弓弩越人弯,竟使蛟龙退舍还。
聊藉威灵降水国,犹看潮势荡湖山。
石桥渡海能鞭血,铜柱封疆可限蛮。
雾隐森森小山碧,不嫁东风矜国色。
流芳端自蕊珠仙,曾是先皇亲拔识。
一身便足当三千,气韵乃在黄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