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游子江东倦行役,还家登堂草盈尺。


花枝三树四树红,头发一丝半丝白。


囊中犹自有残钱,尽买杨梅饱食眠。

草径茅庐不远城,归来松竹已秋声。


鄙人倦客方招隐,弱女非男亦慰情。


薄愿自甘随老圃,短才无用至名卿。

久客常念归,还家自深愿。


虽非湖海游,早已时节变。


果裸施于宇,蟏蛸巧相炫。

闻道新安尉,清羸只自如。


归来陶令赋,养性子真书。


情在交游厚,心于仕进疏。

养亲方解郡,奉使又还家。


远岫乡关近,前旌父老遮。


挥金贫自愧,舞彩喜仍夸。

晓树乡关路,春衣使者轺。


江眠闻落霰,野饭掇新苗。


入里威棱减,宁亲喜气饶。

言笑不可亲,中宵驰梦想。


君行几千里,道路轻闽广。


忽见囊中诗,区区谢官长。

溪山鱼鸟识车尘,风日温明试小春。


黄帽青鞋安乐法,芋魁豆荚太平人。


接篱倒着情怀放,蓬沓逢迎气味真。

丧家知似狗,生子望如狼。


过尽灯花影,空馀汗竹香。


菊肥人自瘦,发短虑何长。

潘御迓从灵绪乡,箫吟欢动喜还堂。


诗书馀泽心犹古,桃李春风话亦香。


卜筑已投山契合,奉甘先与菜商量。

归来长啸碧山河。
结茅牵翠萝。
衰颜借问近如何。

道直如弦气吐虹,尽输心计静颓风。


倦蕲待诏留金马,遽乞还山命玉骢。


天幕几曾巢客燕,云罗终不挂冥鸿。

金陵山水四方闻,天阙嵯峨更不群。


台殿散临云外起,冈峦遥向日边分。


幽人兴发清虚界,正月春生锦绣文。

足轻经旬戒出游。
羸躯病暑复惊秋。
小园无恙且归休。

祓禊人归,小园已变青芜地。
片红欲寄。
谁识闲坊里。

联桂坊前君故里,匆匆车过不曾知。


逢人相问凭相谢,正是南关大雪时。

北平西蜀路绵绵,惊梦愁心各黯然。


见日清尊须共倒,暮春华发总堪怜。


寒云三峡啼猿外,秋雨重湖落雁边。

故人旧别向西川,移谪淮山苜蓿田。


容易繁稀花着雨,寻常员缺月当天。


四章诗忆京城送,八月书闻历下传。

二十馀年寄邺城,归来谁不讶狂生。


白头况带风尘色,青眼深知父老情。


共话江湖多故事,自怜词赋亦空名。

圣朝有道合羞贫,清昼那容裹路珍。


金马玉堂辞汉殿,桃花流水访秦人。


敢吟莫莫休休句,且佚胶胶扰扰身。

黎明呼羸僮,拄策渡野水。


轻岚翳初日,古道步平砥。


麦陇黄四出,松竹翠相倚。

不比人心惊岁移,且看雁影逐春归。


明朝已办椒花颂,相对一尊忘是非。

流年忽忽双蓬鬓,薄宦纷纷一旅亭。


惟有长官衫色在,至今犹与眼俱青。

三年惠政留岩邑,千里归舟犯恶滩。


乌鹊信传知渐近,白鸥盟在未应寒。

知稼堂中一味闲,卷帘终日卧看山。


虽无微禄供贫病,幸有新诗伴往还。

冷淡生涯梦亦安,回头苜蓿愧朝盘。


飞鸿印雪空留迹,病鹤辞笼更整翰。


野色熹微三径近,秋风浩荡五湖宽。

怜君巨眼隘中州,几度襄阳话喜投。


山水称心居欲卜,宦途无味去难留。


时危海内风尘满,岁晚林深倦翮休。

喜著莱衣侍越吟,觉来犹未脱朝簪。


五更霜月到家梦,十载风尘为客心。


山远秭归啼更苦,海干精卫恨犹深。

诸公奉诏选豪英,翰墨声名要老成。
谁敢一钱经卫尉,直须倾盖赠先生。
霜风策策鼓黄芦,满眼吴江旧去途。
梦到月明天阔处,夜深泥宿故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