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长江万里岷峨来,奔流到海如奔雷。
江边山际乃有镇江府,襟喉三吴百粤何雄哉。
况迩南都根本地,掌司筦钥须英才。
万户笙歌长至日,一蓬风雨远行人。
买鱼沽酒俱收市,且自煎茶洗客尘。
未得长风送客舟,老天留我作清游。
三吴好景归诗卷,万里长江入酒瓯。
老马能谙南北路,闲鸥不识古今愁。
试于京口驻旌麾,仰觇清光在日围。
浮玉林峦随指顾,平山栏槛尚依稀。
烟尘已逐胡奴去,城郭空惊丁令归。
都人车马闹城闉,似惜民曹更牧民。
到处忠勤无粉饰,入朝言语有经纶。
只今次辅须贤帅,自古维城必懿亲。
城南麦浪翻云黄,两岐结秀南风凉。
城西禾稻烂如雪,异亩同颖登西场。
一年见此两奇绝,润州何幸天开祥。
霜叶纷纷醉不知,名花全未觉开迟。
眼中何物丹青手,解出秋江一段奇。
才子今为都讲师,曾将奏牍上彤墀。
书题京口三山长,工问延陵十字碑。
苜蓿有官无饱饭,茅柴何处不堪诗。
常润特令赐吴楚,从兹钱氏政相宜。
江山阅世无今古,金石何年有合离。
小谏纵歌文史外,侍郎决策甲兵期。
江心突兀应天心,莫则高兮莫测深。
鼋听梵音多出没,花含烟雨半睛阴。
风摇古木玄猿笑,月照寒潭万劫沉。
青灯独夜倚江城,愁听樵楼报五更。
去日渐多怜白发,知音谅少叹晨星。
梵云山色孤鸿度,秋水天光一棹横。
遥看北固海门秋,千骑东方占上头。
去国尚多忧国泪,送君那免别君愁。
风迟宴阁清香凝,月满兜零晚穟收。
十年朝露厌鸣珂,华发萧萧奈倦何。
鸾翮九霄穿日月,龙骧万斛饱风波。
古人不见吾犹梦,直道能行恨亦多。
边上事千种,袖中书一编。
曳裾逢白眼,骧首隔青天。
又辍安刘手,而撑访戴船。
霜落寒城听晓钟,客帆无计又江东。
风花不作飘零态,春色还看点缀同。
御史直声光汉册,贤良曲学愧辕公。
国计忧劳俯圣躬,南冠重许拜恩同。
名家兰玉枝枝秀,涨海鲲鲸处处通。
燕水盍簪怀胜迹,泰山回首揖高风。
忽然天外片云飞,风雨连江浪溅衣。
一笑江神真戏剧,晚晴依旧送将归。
房闼歌儿翠黛摧,不禁夫婿陟崔嵬。
一春花好人相别,四月梅黄雨又来。
酒酌玉缸酣脸晕,香消银叶蠹炉灰。
诗兴时来案牍边,故山风物自年年。
渌分一水桥南北,青拥群峰屋后前。
明月半窗空有梦,清风两腋竟何缘。
麻姑山下石矶边,舣棹逢君是此年。
落月梦长千里外,归云心远九峰前。
东曹吏牍忙中事,南国诗筒病后缘。
名郡临江表,思归未得归。
遥持扬子水,剧舞老莱衣。
秋壁寒逾峻,春阳远更晖。
先朝宰辅寓京师,翠辇临门或有之。
独是远临家食地,无人得似荷恩私。
万里长江铁瓮城,三峰底柱犬牙撑。
山回北固常潮立,堑入东吴接海平。
自昔丹徒王气断,于今京口暮云横。
几竿修竹绕吾庐,冷署无人静读书。
昨日江船新下网,楝花风里上□鱼。
拜官归去沐恩偏,医国功应奏十全。
药自赭鞭知异品,方从金匮得真传。
鍊砂尚仗炉中火,摘橘还分石上泉。
赤舄金门候晓钟,仙阳何处觅仙踪。
潇条九日无茱菊,摇落千山见竹松。
甘露已擎天上月,焦山犹束海门东。
金山兀峙大江流,彩鹢乘风拥上游。
演漾川流孤若鹜,萧疏人吏冷于秋。
苍烟荻户鱼鳞屋,野水蜒丁瓜步舟。
奔牛水涸没膝,寒骑骨露难驮。
漕舟纵横缆棹,江流汹涌波涛。
孤帆才见下扬州,铁瓮城边又泊舟。
客梦喜随家北渡,乡心还共水东流。
无边芳草迷瓜步,不断青山到石头。
暂泊喜天晴,丹阳住晚程。
半窗留月色,隔岸送钟声。
江绕金山寺,云生铁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