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珠斗城边客,诗才丽绝伦。


同心梅与李,共作上林春。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白首栖禅者,尝谈灞浐游。


能令过江客,偏起失乡愁。


室倚桃花崦,门临杜若洲。

幕府清资新雨露,高阳旧第久尘埃。


百年遗老知谁在,应喜辽东鹤下来。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君为长安令,我美长安政。


五日一朝天,南山对明镜。


鸟飞青苔院,水木相辉映。

沧州老一年,老去忆秦川。


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


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

孤云无定踪,忽到又相逢。


说尽天涯事,听残上国钟。


问人寻寺僻,乞食过街慵。

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


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

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梯航万国来,争先贡金帛。


不问贤与愚,但论官与职。

严城吹笛思寒梅,二月冰河一半开。


紫陌诗情依旧在,黑山弓力畏春来。


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

长安城中多大道,满路香尘风不扫。


三条广陌草斑斑,十二通衢人浩浩。


少年结客事遨游,缤纷冠盖如云浮。

荐承丹诏抚雕残,适值年丰万井安。


旧职尚兼黄阁贵,前驱新拥碧油寒。


静怜风竹经宵听,老爱山云尽日看。

唐室空城有旧基,荒凉长使后人悲。


遥村日暖花空发,废苑春深柳自垂。


事著简编犹可念,景随陵谷更何疑。

一从洛邑移秦甸,三见东郊绽早梅。


莲府昼闲铃閤闭,柳营春暖射堂开。


斋坛首冠惭诸将,相印兼营接上台。

务闲公府都无事,骑吏前驱引马行。


雨霁晚街官柳色,日长春寺讲钟声。


云山已有终南秀,泉石犹思洛下清。

淡淡秦云薄似罗,灞桥杨柳拂烟波。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愁春一倍多。

灞岸春波远,秦川暮雨微。


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

洛阳有曲陌,曲陌不通驿。


忽遇二少童,扶辔问君宅。


我宅邯郸右,易忆复可知。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


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


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

天街十里雾蒙蒙,醉后依稀似梦中。


栖树寒鸦一背月,恋槽归马四蹄风。


棕榈暗暗藏禅寺,铃柝沉沉护汉宫。

水亭箕坐两三人,湖面晶晶柳带新。


夜色远来休道去,忍将白水换红尘。

暮春春始遍长安,杨柳青青拂水端。


若似江南春太早,而今那得嫩条看。

延首直城西,花飞绿草齐。
迢遥隔山水,怅望思游子。


百啭黄鹂细雨中,千条翠柳衡门里。

钟鼓九衢绝,出门千里同。


远情高枕夜,秋思北窗空。


静见烟凝烛,闲听叶坠桐。

故园千里渺遐情,黄叶萧条白露生。


惊鹊绕枝风满幌,寒钟送晓月当楹。


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

所思兮何在,乃在西长安。


何用存问妾,香䙞双珠环。


何用重存问,羽爵翠琅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