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郭外纵横亩,秋田远近山。


三农方待穫,一雁下庾关。


似诉风霜苦,焉知稼穑艰。

斗室暖如纩,堆堆坐到晨。


翰音遥聒耳,枯木为伤神。


明月下沧海,全家住白蘋。

枯禅长抱膝,兀坐到更阑。


何处双飞翼,频惊五夜寒。


繁音归碧落,馀响入蒲团。

植杖倚晴雪,长天来好音。


双禽听未稳,孤策意何深。


肃肃云霄羽,悠悠湖海心。

侧枕拥残絮,日高犹未兴。


似闻天半语,遥唤雪中僧。


万物尽形役,几人能曲肱。

独策蹇驴去,东郊踏雪花。


遥遥见蜚雁,一一入晴霞。


过耳边声近,惊心暮影斜。

枯禅如木石,深坐对银缸。


静极乃闻雁,声高犹到窗。


履霜心自苦,带月影俱双。

强起倚书愰,冷虫喧四围。


多情惟旅雁,相劝授寒衣。


久病独无绪,远书来更稀。

咫尺虎溪水,危桥著屐过。


旅禽知此意,留语入烟萝。


天路难如此,秋云薄较多。

清溪流湱湱,枕石日耽眠。


翻笑云中翼,偏惊物外禅。


一音分众籁,微响杂高蝉。

渺矣冥鸿迹,逢山得自如。


片云随去住,孤鹤互相于。


出谷为求友,闻声独起予。

落叶古城秋,遥声起百忧。


惊禽来绝塞,寒月下南楼。


高不及星汉,卑惟恋荻洲。

我本钓鱼客,秋江晚候潮。


雁归芦苇岸,人倚木兰桡。


细语互相答,野情如见招。

旷怀观物理,何者最相宜。


高阁月明后,孤灯雁过时。


海风吹不断,天路去多岐。

秋光何皛皛,天际来嗈嗈。


不辨镜中影,应迷雪后踪。


芦花深夜语,桂殿五更钟。

高虹收宿雨,宾鸟下斜阳。


振羽云犹湿,求声兴转长。


风轻常近影,天迥易成行。

初日映残雪,负暄何处翁。


千山尚凝素,万里见征鸿。


我欲蹈东海,好音来远风。

终岁长为客,秋风早闭门。


哀鸿频入耳,羁旅易销魂。


矰缴满天下,菰蒲即故园。

繁霜变危绿,叶叶作秋声。


绕树一为听,长空数雁鸣。


飘零无定所,远近自分明。

年年阳气复,是尔北归期。


王孙春草绿,尔归归不归。

蝉噪景如夏,鸟鸣山似春。


数声云外过,却是雁来宾。

秋寒初劲。
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
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

小雨终朝湿翠霏,渚蒲汀树白弥弥。


若嫌鸣雁无厌足,回到潮州又索诗。

一字画遥空,响似筝弦度。
云路迢迢倦欲栖,绕遍相思树。


见说带霜来,可解将书去。

流光如箭。
月满西楼闻过雁。
雁是书邮。

寂寂帘栊,有风无月,梦醒深房独夜。
几阵酸声,逼入枕棱窗罅。
记催愁、暮雨空江;又送恨、斜阳断坝。

风霜一雁叫,灯火几人归。


独倚高楼望,繁星忽满衣。


难将歌吹遣,端与性情违。

北雁南飞朔气侵,悲鸣未必为知音。


飘飖万里凭风力,断续千行到岳阴。


细认江芦归路远,难携海燕入云深。

塞雁何时至,今秋不欲闻。


天高江水渺,地阔岭云分。


澹影寒塘静,疏林落叶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