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暗空雾雨无时已,卷地风雷却是晴。


九十老翁更事久,寄言儿女不须惊。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


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军书日日催,处处起尘埃。


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


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

二月寒犹在,春云湿未开。


洒窗终夜雨,发轫数声雷。


荠麦绿生脑,棠梨红拆腮。

中宵岩电发,二月始鸣雷。


落地殷仍起,盘空划欲回。


蛟龙入浦溆,风雨过城隈。

春信梅边动,雷声枕上惊。


忽看窗纸白,顿觉竹声清。


江海空馀梦,壶觞起自倾。

过腊山微雨,开正两震雷。


渐南风土异,伤早岁时催。


放逐渔翁问,淹留漂母哀。

小至匡南雨,空江此夜雷。


仄忧群蛰震,急恐万山摧。


盗贼时事苦,阴阳归思催。

湖外山光入座来,水晶宫阙翠屏开。


纤纤细落催花雨,隐隐轻鸣启蛰雷。

仓庚杜宇已喧卑,出地奔空独尔迟。


六合中间皆起处,一更前后恰来时。


吝蜗封闭俄惊破,迷蝶沉酣恐未知。

梧叶披离荷叶乾,西风吹梦过江干。


斜阳古寺西湖路,无复嵚奇老衲看。

节候推排元不误。
才到清明,花满横塘路。
峭石悬空笼细雨。

今年腊月两闻雷,虩虩声从何处来。


阳不闭藏先出地,下民修省可禳菑。

旱灾已叹失秋成,春到谁教夏令行。
风阵骤来收雨脚,雪花未集听雷声。
阴阳改变才俄顷,冷暖乘除若晦明。
祠宇眈眈海岸头,况逢冷夜更清秋。
风前尘外笛三弄,饭后月中茶一瓯。
借我孤舟随水住,乘时一棹与天浮。
阳气涣不收,梨花开九月。
无何玄冬夜,火灵飞列缺。
疾雷故匉訇,大雨久不辍。
何物异乡云杳杳,孤舟残夜雨沉沉。
椒浆晓奠勤三老,折尽离人一寸心。
书剑频年书远征,乾坤于我未忘情。
怪来风雨寒更尽,卧听春雷第一声。
天气初寒春尚赊,坎中夜半有鸣蛙。
百年宇宙喧戎马,十月雷霆起蛰蛇。
老柳黄垂霜后树,小桃红破雨中花。
鸣雨乍过江茫然,龙津驿前还泊船。
柝声欲罢鸡且叫,乡信未来吾独眠。
沙边白鸥手可掣,湖上碧草梦相牵。
荒城冬仲尚鸣雷,万里惊传邸报来。
祭马天骄兵甲动,织衣中使锦帆开。
江湖白发交游泪,霄汉孤臣献纳才。
先春三日已闻雷,驱得长空一雨来。
莫问阴阳今失序,硗园且喜趁犁开。
岁事阑珊气候分,雷声忽向枕边闻。
隔墙疑是邻烧竹,入耳惊为野聚蚊。
启蛰不应先夏令,警聋似欲破酋氛。
层阴饶冻闭清平,雷动龙渊蛰已惊。
桂岭传车稀暖梦,蒲溪僧饭有寒盟。
风花思致谋咨客,笔砚经纶赋洗兵。
民欲遮留上欲来,政声无间到舆台。
道迎和气收蛮瘴,弹压馀阴蛰楚雷。
已是因风成柳絮,会须逐马见银杯。
雷奔电激夜溟溟,虎啸能吟魄鬼惊。
用即不勤功即进,圣胎涵养道芽生。
腊残同作客,除夕忽闻雷。
震厉电光闪,横空风雨来。
春归似觉早,天意固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