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商也哀未忘,岁月忽已秋。


祥琴虽未调,馀悲不敢留。


矧此乃韵语,未入金石流。

证心何有梦,示说梦归频。


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


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

省方遵往册,游豫叶前经。


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营。


重峦下飞骑,绝浦渡连旌。

吟声正可候虫鸣,酒面犹须作老兵。


岂有文章妨要务,孰知诗律自前生。


向来怀璧真成罪,未必含光不屡惊。

如此江山竟付人,干戈留得苦吟身。


乱云残岛开诗境,落日荒原泣鬼燐。


埋碧可怜黄帝裔,杀青谁作素王臣?


请将风雅传忠义,斑管重回故国春。

洛阳风景实堪珍,到此经今三纪春。


无限欢娱荣乐事,一时回施少年人。

洛阳风景实堪夸,几处楼台处处花。


尽是齐王修种得,如今惆怅似无家。

郡亭临大泽,霞障截尘纷。


有色只因日,无心元是云。


沧浪随郭转,欸乃隔江闻。

手移修竹傍墙栽,老眼青青为竹开。


独坐书斋谁是伴,清风时作故人来。

天然形貌写何难,难得灵台上笔端。


朋党论兴三出日,不知谁作正人看。

颜范遥同异代心,琳宫香火道缘深。


诗家风味今谁在,定访弥明与共吟。

理郡端如理乱丝,范公往矣欲谁师。


典刑犹有堂中像,光艳长存壁上诗。


未报国恩嗟老去,不逢人杰恨生迟。

出郭上崔嵬,山川亦壮哉。


三芝谁采去,五老欲飞来。


怀古情无尽,思乡首屡回。

山中礼忏始出山,盘绕香云两袖间。


陟岵只徒抒望眼,闻经真可破幽关。


修诚已入莲花界,敛虑方依满月颜。

华黍诗亡更自珍,银杯羽化未须嗔。


不然雷电将天上,或者浮沉自水滨。


郑老本无毡可守,虎头政恐画能神。

稽天之浸不可灭,焦石之烈不可绝。


香炉峰头按羽节,满山桃花满湖月。

时道玄旷,阶轨难寻。
散缨放冕,负剑长吟。
昆弟等志,托兹幽林。
去岁重阳解郡章,归来又复见重阳。
此身已作林泉客,今日更持萸菊觞。
正要登高穷远目,不妨拚醉浣愁肠。
此会从来有故常,湖山岁岁做重阳。
黄花已是铺三径,绿酒何妨举百觞。
小圃晚来堪散步,薄田秋入足充肠。
登临端欲赏秋光,病眼昏花怯太阳。
老去不堪逢节物,愁来聊复近壶觞。
沉迷有腼尘埃面,感慨空存铁石肠。
月冷塞垣刁,尘暗西风箑。
所思天一方,飘飘管宁帢。
我欲往从之,问以安乐法。
负米困风尘,腼颜白头亲。
叹息执戈苦,走也犹幸民。
依依孔墙梦,拍拍芹水春。
千载嗣韩统,斯文谅关天。
字衮失所归,何以革其先。
陟屺有遗恨,琢石图方镌。
楚都初拜公,里门跪承诲。
一言忽唤醒,顿首汗浃背。
志远苦力短,寸进而尺退。
事往置勿言,积厚报岂吝。
毫眉两山尊,照眼双璧润。
衮衮生公侯,世佩斯文印。
鹿门忆庞公,栗里怀靖节。
我尝评斯人,用则同稷契。
空谷倚逍遥,风尘俱骚屑。
厚德最耐看,士当论志远。
沄沄物归根,混混泉有本。
眼明长庚晓,心知岁华晚。
前溪文纬国,东溪学草玄。
补处自天授,绝韦待谁编。
渊源后溪水,脉络千载传。
峨豸凛霜简,立螭迫荷囊。
从渠众醉酣,我自深林芳。
岁晚发雪白,德称腰鞓黄。
永平昔全盛,旧学尊五更。
惜哉趋舍缪,眩眼车服荣。
恭惟自孔氏,时止亦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