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万历甲辰,有老医驯一大角鹿,以铁钳其趾,设韅其上,用笼头衔勒骑而走,角上挂葫芦药瓮,随所病出药,服之辄愈。
家大人见之喜,欲售其鹿,老人欣然肯解以赠,大人以三十金售之。
五月朔日为大父寿,大父伟硕,跨之走数百步,辄立而喘,常命小傒笼之,从游山泽。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
城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
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干,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
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
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
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

鹤毛鹿迹长交路,荇叶蘋花亦满川。


炙背每临檐日底,曲肱时卧树阴边。


一区绿草半区豆,屋上青山屋下泉。

比屋千竿见高竹,当门一曲抱清川。


鸥群浩荡飞江表,鼠辈纵横到枕边。


弱有添丁堪应户,勤无阿对可知泉。

人爱吾庐吾亦爱,秋原风物带晴川。


兰甘幽约宜阶下,竹助清虚要水边。


只好荫茅同背郭,何须蓄石慕平泉。

粝饭粗衣常自足,犹胜杜甫客西川。


老妻课佛清斋里,幼女鸣机夜火边。


几树凉云散高叶,一溪明月泻寒泉。

散发休休依灌木,洗心默默对清川。


一春富贵山花里,终日笙歌野鸟边。


聊可幽居除风雨,还劳长者访林泉。

旧宅西来无一里,别成农屋傍长川。


真堪习静如方外,虽可为家尚客边。


赁地旋添栽秫垄,凿池新滀沤麻泉。

十亩家园万顷田,稻粱蔬果四时全。
有时放棹濯缨去,水满平湖月满天。
连城白璧出蓝田,文采温温美且全。
堪羡陶庵好诗句,更多高义薄云天。
东吴诗客竞纷纷,沈老诗才自不群。
圣主当天现鸣凤,朝阳光彩烂成文。
高卧东林绝世纷,昂昂野鹤在鸡群。
三吴人物多相重,重尔能诗又好文。
吴东林下有诗豪,落笔光芒万丈高。
昨检行囊看墨迹,满江烟雨起波涛。
休文家在阳湖住,湖有璟绩似渭川。
险韵刊诗留节下,凉阴牵梦堕鸥边。
无人厌俗狂题凤,有客敲门共饮泉。
独携《真诰》西林住,便是仙人葛稚川。
一个茅亭修竹里,几声茶臼夕阳边。
闲抄玉子餐秋月,细摘松花酿乳泉。
爱汝石田茅屋好,依然风物似斜川。
白蘋洲渚沧江外,红树园林夕照边。
艇子打鱼偏趁月,山童洗药每临泉。
爱汝东庄多种竹,旁人错认是湘川。
敲门僧立秋阴里,避雨猿啼屋角边。
最喜谈诗挥白拂,间因憩树濯清泉。
西山寒色侵窗棂,觑眼浩浩重关扃。
并载耸肩冲冻出,尖叉冷峭谁当听。
旧题年月暗尘壁,劫后好事如晨星。
静结罗浮屋,邻鸡远不闻。
秋到屋下田,井井皆黄云。
草堂久无梦,甘与麋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