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
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
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
某曰:「必有异。
」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
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
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
臣闻七声无主,律吕综基和;五彩无章,黼黻交其丽。
是知气有一郁,非巧辞莫之通;形有万变,非工文莫之写:先王以是经天地,究人神,阐寂寞,鉴幽昧,文之辞义大矣哉!上官昭容者,故中书侍郎仪之孙也。
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
力希颜氏何能望,窃比言游未敢安。
老大渐知亲洒扫,试将妙用此中参。
札也能轻千乘国,道□无能早□讥。
三十年来持戒意,于今四十已知非。
文章未出风土外,人品犹缠习气中。
只可清狂惯吴语,却令识字笑吴蒙。
嘐嘐妄意空千载,没没安能盖一乡。
江东若问如卿比,车载还应更斗量。
庙堂不坐周公旦,到处山林有鹿麋。
北斗收名千古独,西湖送老一枰谁。
鹤知好客来寻主,月为疏梅出并诗。
刻鹄纷难辨,鸣蛩独见知。
左迁元命世,扬马快同时。
一字人堪老,千秋客自迟。
家学三王上,时名二李前。
江河趋大壑,日月并高天。
业已回长夜,名犹借少年。
漶灭书生刺,迢遥国士恩。
片言犹海峤,三赋已乾坤。
道岂中原丧,交宁异代论。
字字风霜色,缄题向草庐。
百年双涕泪,万古一吹嘘。
附骥名难尽,屠龙业未虚。
有客来自飞云巅,片帆已饱江门烟。
不辞触热问奇字,却欲买赋窥文园。
黄云赤日莽如许,青天白眼胡为然。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