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竹杖芒鞋俗网疏,每逢绝胜更踟蹰。


但随岐路东西去,莫计光阴大小馀。


仿佛桃源犹舞凤,辛勤李白谩骑鱼。

往闻耆老言,兹洞深无际。


闇中或识路,尘外别有世。


几思绝人事,赍粮穷所诣。

直路幽阴侧路明,玉为墙壁雪为城。


殷勤报有诗翁到,万一仙人肯出迎。

梅绣荒山,石威静谷,旧游最恋烟霞。
向洞门徐步,几度问芳华。
记长倚、半山亭子,昏黄月上,倩影横斜。

色界云蒸薄帝关,赤城标起异人间。


荣光倒射昆明水,积绮长飞玉案山。


潋滟乍疑天酒熟,飘飖如睹翠旓还。

石泉袅长萝,烟翠满山室。


忽闻空中音,幽人美瑶瑟。

朝餐赤城气,暮揽罗浮色。


常有瑶草花,寒至不曾识。

丹霞熨朝旭,桂叶一何芾。


中有骑鹤人,下上随云气。

云洞窈谽谺,行觅石髓食。


蕤蕤古苔上,有书字不识。

朝霞美海色,闪烁如金蛇。


回光照岩洞,驾我青鸾车。

新晴特地入烟霞,道并南山转更赊。


幽磬过邻溪口寺,众鸡鸣午野人家。


洞深随溜先如雨,石古笼藤乱放花。

都亭埋轮聊城线,中外人夸柱史贤。


莫信逾河他蹈海,来看拄地亦撑天。


心期直在飞云榻,神理还窥架壑船。

我庐在烟霞,逍遥出云端。


天空鸟道绝,江迥柴门闲。


翩翩者谁子,放歌来叩关。

七十二峰光影,二百里外风波。


不笑人间冷澹,高情那识其他。

百万胸中藏甲,悬河口里生波。


顾我烟霞何意,无能知我无他。

朱明与青霞,相比为近僯。


虾蟆嘘其气,两洞生晴云。


青霞朱明后,朱明青霞前。

有人款款扣柴关,两马冲云夜到山。


秉烛呼童办茶果,泠泠清话到更残。

铁桥偶挂桐江线,岂有声光答世贤。


乍惊云外行骢马,再为城中辟洞天。


地判天开无此事,吟风弄月是谁船。

布袜芒鞋兴未阑,天风吹客上层峦。


仙山七日柯初朽,人世千秋局未残。


塔影半摇苍霭暮,钟声微度白云寒。

烂漫西郊外,肩舆度碧桃。


春生武陵洞,病起曲江涛。


日彩摇纨扇,天香袭锦袍。

丹山高处坐龙宫,山下人归润泽中。


北马一尘飞不到,危时方见有神功。

万色无如叠翠何,何僧镌像屹嵯峨。


山屏晴掩牌门杳,风钥阴封梵屋多。


象落鼻形悬洞右,佛垂手迹寄岩阿。

愚者昧其觉,贪生还一梦。
不见餐霞人,唯见古时洞。
兰津渡口望天池,曾见王乔来去时。
山气晓蒸华马国,海云寒接碧鸡祠。
丹砂不用求勾漏,采幔应看胜武夷。
灵气飘飘满石坛,峰头长啸九秋残。
大荒风起千松乱,碧落天高片月寒。
羽客共将金偈答,山僧闲把玉书看。
瑰奇恣搜讨,贝阙青瑶房。
方隘疑永巷,俄敞如华堂。
玉桥巧横溪,琼户正当窗。
洞壑霞云护隐居,西岩洞下是华胥。
残红堕地五铢重,涨绿过楼一丈馀。
瑶草碧花牛氏石,锦囊玉轴米家书。
花甲十年惭我长,寿筵今日为君开。
欲分东海安期枣,且荐瑶池王母杯。
朱草紫芝从地出,彩云黄鹤自天来。
归云如箭山如马,直压钱江出胯下。
纷纷朝暮乱雨晴,洞口黄花无一把。
去年龙井看落日,秋色招人荐尊斝。
横塘富花柳,杳杳镜中行。
楼观朱涵壁,洞天珉掩闳。
林深暮云合,地僻夏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