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
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
才名京兆掾,门阀魏公孙。
遇事虽肮脏,接人终静温。
宁吟灞桥雪,不扫舍人门。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
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
”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之矣。
刘三旧是多情种,浪迹烟波又一年。
近日诗肠饶几许?
何妨伴我听啼鹃。
朝来凭阁望,峰顶大江浮。
日出天鸡口,潮飞澥蜃楼。
苍苍会稽树,渺渺富春洲。
山黛浓于染,丹枫闲翠竹。
远见白日间,山僧结小屋。
偶来山中坐,兀兀二旬馀。
澹然心无事,宛若生民初。
流泉当几席,众山立庭除。
时穿深竹坐,人境忽如失。
落日照前山,松间一僧出。
日暮山寂然,树响栖乌下。
独行深涧边,野华摘成把。
寒风客衣薄,依岩暴朝旭。
坐久不知还,山童报黍执。
开窗北山下,日出竹光朗。
楼中人兀然,鸟崔时来往。
孟夏风物美,命俦访净域。
咫尺邻韬光,微雨泥游屐。
荏苒至仲冬,梦绕北山北。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衰病近来行少力,光公乞我百龄藤。
闲来杖此向何处,过水缘山只访僧。
悟得师禅隐此林,谩传难下碧天吟。
巢沟坞上人无迹,云月堂前梅有阴。
家弃蜀乡年岁远,身潜洛寺屋庐深。
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
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
山意不遮湖水白,钟声疏与暮云平。
深深万竹一峰圆,磴道盘青欲上天。
空翠湿衣山雨合,身行云雾作飞仙。
惜惺惺。
昨夜灯花结不停。
借问何以然,携却山僧去。
山僧未去时,前盘一尾蛇,后踞一头虎,吸云啸风绕窗户。
分野照可指,山云讵能辨。
藩周县界络,江末海光见。
法流还挹润,禅秀尚翘风。
院树经冬绿,林曦薄午红。
远水平帆,残钟落树,万叠青山帘底。
愁云乱起。
山空木落窥湖烟,壁冷松高磬声直。
拾得仙翁白鹤翎,吹笙拟和琴心经。
乱竹接泉落,遥松学雨鸣。
峰青登岭出,影碧照湖盈。
绝顶名韬光,万象待吞吐。
我从灵隐来,幽境出廊庑。
乱云随我驻,孤月为谁行。
涧合双流急,岩窥一线明。
晓星穿石笋,高树隐山桥。
自此入萝径,何心对海潮。
后矗北高峰,前结飞来窦。
绕寺山水幽,巀嵲山门右。
竹深人不见,木落鸟成群。
海气蒸红日,山泉泻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