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蔼蔼东都季,群公青云器。


耿耿陈窦心,时违势自踬。


哲人方龙蛇,沉冥西江汜。

俗诮全山名,吾以静不迁。
全山偌我訾,因以止安安。


乾坤有五岳,五岳一全山。

白面青巾拉马随,数程情义自相依。


而翁高士髻年契,不受人间爵禄縻。

酒熟将何字,白鸥波正如。


一瓢谁合饮,高士观中居。


汗漫涵无象,鸿蒙洽太初。

天寒翠袖正薄,月满琼枝又新。


只恐凤凰巢冷,截筒吹转阳春。

紫极宫中暂宿,黄陵庙下曾行。


一夜洞庭木落,打窗都是秋声。

新篁解箨春尽,畏日移阴昼长。


一枕南薰破梦,时闻粉节吹香。

阴浓愈觉重叠,翠湿何曾动摇。


静里试听馀韵,评来清胜芭蕉。

公子翩翩也自佳,从人写竹写幽怀。


只今有酒谁浇笔,能使清风到小斋。

秋色分毫待客挥,云根烟筱巧相依。


梦回记得吹笙处,倒跨青鸾月下归。

何处参差舞翠鸾,瑶台明镜上云端。


如今织女支机石,也被姮娥借得看。

江上秋阴生暮寒,平林浑似老年看。


九疑霭霭云深处,更得诗人眼界宽。

翠雨何曾湿,苍云本自低。


湘山不可到,转觉望中迷。

影薄犹疑翠袖寒,东林日暮忆曾看。


渭川千亩谁能写,烟雨空蒙千万竿。

重重绿树护清溪,欲觅知音路转迷。


布袜青鞋吟未了,又随野色过桥西。

春雷唤起苍龙蛰,鳞甲蜿蜒云气湿。


道人长镵斸茯苓,半天风雨山精泣。

岩壑衣冠逸士,松篁琴酒闲亭。


坐看云生远岫,一江春水泠泠。

落落长林水一湾,绿阴多处白鸥闲。


畏途尘满无心踏,独坐船头看晚山。

渔竿书帙两忘机,手把琼箫坐石矶。


林下清风长日好,浮云何事满天飞。

事事伤心岁月长,山河破碎失家乡。


独支鹤骨倍青冢,难抱龙髯问玉皇。


城内官街如隔世,村边孝帽晒斜阳。

羽衣当日望尧云,薰殿临风和舜琴。


龙已乘云弦已绝,披图我亦涕沾襟。

目送归云膝抱琴,山林犹恐不高深。


应怜三十年前客,扰扰尘心损道心。

葛洪井上访贞居,一饮甘泉足自如。


拂袖莫嫌狂散甚,子非知我我知鱼。

人生如浮云,聚散何可必!


倏忽万里馀,求之渺无迹。


有时天上见,若我旧相识。


飘摇玉雪姿,可望不可即。

人生不仕即归田,夏屋渠渠艮渚边。


僮指计佣将五百,墙桑成树过三千。


食前甘旨惟孙子,门外轩车总俊贤。

偶过琳馆系情频,似结烟霞未了因。


尘世苦难逢笑口,仙家谁可著吟身。


绿阴匝地全消暑,红药翻阶已后春。

每恨家居九陌东,朝衫无地引清风。


关心漏待三更月,障眼尘飞一丈红。


胜境忽疑仙岛近,好怀先遣俗缘空。

绿钗摇影见分毫,露下空庭月正高。


礼罢夜坛频侧耳,一天凉籁洒秋涛。

万婵娟鼻。
吐纳乾坤气。
山色与人节古意。

度人经注就,进罢径还乡。


自说为高士,深恩感寿皇。


断琴支醉石,寒帽掷吟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