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净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真魔。
邪见之人魔在舍,正见知人魔则过。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忽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化身报身及法身,三身元本是一身。
若向身中觅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清净因,除淫即无净性身。
性中但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顿教门,悟即眼前见世尊。
若欲修行云觅佛,不知何处欲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者是西流,救度世人须自修。
今报世间学道者,不于此见大悠悠。
zì xìng zhēn fú jiě tuō sòng。
自性真佛解脱颂。
huì néng。
慧能。
zhēn rú jìng xìng shì zhēn fú,
真如净性是真佛,
xié jiàn sān dú shì zhēn mó。
邪见三毒是真魔。
xié jiàn zhī rén mó zài shě,
邪见之人魔在舍,
zhèng jiàn zhī rén mó zé guò。
正见知人魔则过。
xìng zhòng xié jiàn sān dú shēng,
性中邪见三毒生,
jí shì mó wáng lái zhù shè。
即是魔王来住舍。
zhèng jiàn hū chú sān dú xīn,
正见忽除三毒心,
mó biàn chéng fó zhēn wú jiǎ。
魔变成佛真无假。
huà shēn bào shēn jí fǎ shēn,
化身报身及法身,
sān shēn yuán běn shì yī shēn。
三身元本是一身。
ruò xiàng shēn zhōng mì zì jiàn,
若向身中觅自见,
jí shì chéng fó pú tí yīn。
即是成佛菩提因。
běn cóng huà shēn shēng jìng xìng,
本从化身生净性,
jìng xìng cháng zài huà shēn zhōng。
净性常在化身中。
xìng shǐ huà shēn xíng zhèng dào,
性使化身行正道,
dāng lái yuán mǎn zhēn wú qióng。
当来圆满真无穷。
yín xìng běn shì qīng jìng yīn,
淫性本是清净因,
chú yín jí wú jìng xìng shēn。
除淫即无净性身。
xìng zhōng dàn zì lí wǔ yù,
性中但自离五欲,
jiàn xìng chà nà jí shì zhēn。
见性刹那即是真。
jīn shēng ruò wù dùn jiào mén,
今生若悟顿教门,
wù jí yǎn qián jiàn shì zūn。
悟即眼前见世尊。
ruò yù xiū xíng yún mì fú,
若欲修行云觅佛,
bù zhī hé chǔ yù qiú zhēn。
不知何处欲求真。
ruò néng xīn zhōng zì jiàn zhēn,
若能心中自见真,
yǒu zhēn jí shì chéng fó yīn。
有真即是成佛因。
zì bù qiú zhēn wài mì fú,
自不求真外觅佛,
qù mì zǒng shì dà chī rén。
去觅总是大痴人。
dùn jiào fǎ zhě shì xī liú,
顿教法者是西流,
jiù dù shì rén xū zì xiū。
救度世人须自修。
jīn bào shì jiān xué dào zhě,
今报世间学道者,
bù yú cǐ jiàn dà yōu yōu。
不于此见大悠悠。
以上为【自性真佛解脱颂】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慧能 · 唐代 · 文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请迎,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
慧能 · 唐代 · 诗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元稹 · 唐代 · 诗
元伯来相葬,山涛誓抚孤。
不知他日事,兼得似君无。
孟浩然 · 唐代 · 诗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韦应物 · 唐代 · 诗
济济众君子,高宴及时光。
群山霭遐瞩,绿野布熙阳。
列坐遵曲岸,披襟袭兰芳。
周密 · 宋代 · 词
又子规啼,酴醾谢,寂寂春阴池阁。罗窗人病酒,奈牡丹初放,晚风还恶。燕燕归迟,莺莺声懒,闲罥秋千红索。
虞集 · 元代 · 诗
正月楼船过大江,海风吹雨洒船窗。
云消虹蜺横山阁,潮落鼋鼍避石矼。
阙下谏书谁第一,济南名士旧无双。
曹勋 · 宋代 · 诗
苕溪霅水接云沙,秀气全钟化鹤家。三语固知油幕近,八吟不觉石渠赊。庭亲戏彩心应悦,路近乘槎梅已花。
宋褧 · 元代 · 诗
忆昔青衫典校时,尊翁作监鬓垂丝。蓬山风月谁能记,蒿里衣冠我独悲。黑壤禾麻存别墅,素帷香火待佳儿。
王世懋 · 明代 · 诗
南国莼鲈返季鹰,扁舟欲发过山僧。稻花香里流温液,水月空中出圣灯。夜色苍苍嵩二室,秋风漠漠宋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