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细细嗅闻深深凝视暗自心折,从今再无心意去爱艳红芬芳。
折来只该以琼玉为伴,栽种必须用玉砌的池塘。
朝向日光只疑是酥油滴水,迎风摇曳全然惊讶白雪生香。
吴王姑苏台下开了多少,遥遥好似西施素白衣妆。
以上为【咏白莲】的翻译。
注释
琼为客:以美玉为伴侣,化用《楚辞·九章》"登昆仑兮食玉英"
玉甃塘:玉石砌筑的池塘,《庄子·则阳》"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
酥滴水:形容花瓣润泽如凝脂,李贺《南园》"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
吴王台:指姑苏台,吴王夫差所筑,在今苏州灵岩山
西施素妆:《吴越春秋》载西施"衣褐而天下称美",素妆暗合白莲之色
以上为【咏白莲】的注释。
评析
此诗通过重塑白莲意象完成对传统咏莲诗的超越。首联以"断肠"的强烈感受否定"红芳",确立超俗审美取向;中二联连用琼玉、酥滴、雪香三重通感比喻,从材质、质感、气味多维度塑造白莲的圣洁形象;尾联引入历史人物西施,将自然花卉升华为文化符号,体现晚唐咏物诗"托物寓怀"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咏白莲】的评析。
赏析
全诗构建三重审美空间:首联以"暗断肠"的心理冲击开启感官体验,中间二联通过触觉(酥)、视觉(雪)、嗅觉(香)的通感交织,创造出具物质感的纯净境界。尾联巧妙将空间从当下池塘延伸至历史姑苏台,时间从瞬间观赏回溯至吴越春秋,最终在"西施素妆"的意象叠合中,完成自然美与历史美的双重升华。皮日休以科学家般的精细观察结合诗人想象,开创了咏莲诗的新境界。
以上为【咏白莲】的赏析。
辑评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日休《咏白莲》诸篇,体物之工殆绝,'含风浑讶雪生香'七字,可谓得莲之神魄。"
明·钟惺《唐诗归》:"此诗层层脱换,'酥滴水'状其润,'雪生香'传其神,结用西施映带,尤见匠心。"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皮日休《咏白莲》妙在不作直比,吴王台下、西施素妆,托兴深远,已开宋人咏物法门。"
以上为【咏白莲】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