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高低错落、稀疏浓密的雪花横斜飘洒,透过破损的窗纸和稀疏的门户不断侵袭而来。不要说天地造物似乎全无用意,你看那万物无论美丑,此刻都失去了原有的容貌。
以上为【雪诗八首】的翻译。
注释
1. 高下横斜:形容雪花飘落时高低不齐、方向交错的样子。
2. 薄又浓:指雪势时而稀薄,时而密集。
3. 破窗疏户:破损的窗户和稀疏的门扉,形容居所简陋或年久失修。
4. 苦相攻:不停地侵袭、逼迫,带有拟人色彩。
5. 莫言:不要说,劝诫语气。
6. 造物:指创造万物的自然或上天。
7. 浑无意:完全无心、毫无目的之意。
8. 好丑:美与丑,泛指事物的不同形态或价值判断。
9. 失旧容:失去本来的面貌,被雪覆盖后难以辨认原样。
10. 本诗出自苏轼《雪诗八首》,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可能作于贬谪期间。
以上为【雪诗八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雪诗八首》之一,借雪景抒写人生感悟。诗人通过描写大雪覆盖之下万物形貌尽失的现象,表达对自然力量与人生变幻的深刻体认。表面写雪之无情,实则暗喻世事无常、美丑难辨的哲理思考。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融情入景、以物观理的一贯风格。
以上为【雪诗八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以雪为题,却不局限于咏物绘景,而是由外在景象引发内在哲思。前两句“高下横斜薄又浓,破窗疏户苦相攻”,生动描绘了风雪肆虐之状,用“横斜”“破窗”“苦相攻”等词营造出一种压迫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寒夜风雪之中。后两句笔锋一转,从现象上升至哲理:“莫言造物浑无意,好丑都来失旧容。”看似雪 indiscriminately(无差别)地覆盖一切,使人难分美丑,但正是在这种平等的遮蔽中,透露出诗人对世间评判标准的怀疑与超脱。苏轼借此暗示:在自然规律或命运面前,人间的美丑、贵贱皆可归于虚无,这是一种豁达中的悲悯,也是历经宦海沉浮后的清醒认知。全诗语言朴素而意蕴深长,典型体现了宋诗“理趣”之美。
以上为【雪诗八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校注本指出:“此组《雪诗八首》多写谪居心境,借雪言志,寓感慨于景物之中。”
2. 清代纪昀评苏轼诗云:“随意挥洒,自然高妙,然必有胸襟者乃能为之。”(《瀛奎律髓汇评》)虽非专评此诗,然可通用于此类即景抒怀之作。
3. 孔凡礼《三苏年谱》提及苏轼元丰年间谪黄州时期多有雪中吟咏,或与此类诗作风格形成有关。
4. 《宋诗精华录》选录苏轼多首咏雪诗,称其“不滞于物,托兴深远”,可见对此类题材评价甚高。
以上为【雪诗八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