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高耸的叠石巍然独立,显得多么孤寂;幸而还有萧萧作响的翠竹与之相伴。
黄昏时分,人迹杳然,连鸥鸟也已飞散;只留下荒野中的流水,陪伴着寒冷的芦苇。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峨峨:形容山石高耸的样子。
2. 叠石:层叠堆砌的石头,可能指江边或山间的巨石。
3. 孤:孤独,既写石之孤立,也暗喻人之孤怀。
4. 萧萧:拟声词,形容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亦可表凄清之意。
5. 翠竹:青翠的竹子,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6. 日暮:傍晚时分,常寓时光流逝、孤独落寞之情。
7. 鸥鸟:常栖息于水边,古人视为隐逸之鸟,象征自由与超脱。
8. 无人:指人迹稀少,环境幽静。
9. 野水:荒野中的水流,多见于偏僻之地,具荒寒之感。
10. 寒芦:寒冷季节中的芦苇,常用于渲染萧瑟意境。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绝句二首》之一,描绘了一幅清冷幽寂的江野暮景图。诗人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自然景物的孤高清远之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透露出内心的孤寂与超然。叠石、翠竹、野水、寒芦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空旷、静谧又略带苍凉的氛围,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时的沉思与哲思,亦折射出其贬谪生涯中特有的精神境界——孤独而不失风骨,冷寂中蕴含生机。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五言绝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首句“峨峨叠石立何孤”以“峨峨”状其形,“何孤”抒其情,赋予无生命之石以情感色彩,奠定全诗孤寂基调。次句“赖有萧萧翠竹俱”,笔锋一转,引入“翠竹”作为精神伴侣,既缓和了孤寂之感,又暗示诗人虽处困境,犹有节操相伴。后两句写日暮之景,“无人鸥鸟散”进一步强化空旷寂寥之境,末句“空留野水伴寒芦”以景结情,余韵悠长。“空留”二字尤为沉痛,似有万般感慨尽付流水寒芦之间。全诗不着一字言情,而情在景中,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趋于冲淡、内敛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称其“语简意远,得王孟遗韵”。
2. 清代纪昀评苏轼绝句:“随意挥洒,天然成趣,此篇尤以清远胜。”(见《瀛奎律髓汇评》)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写景入画,寂寞中自有风致,非俗手所能道。”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收录此诗,但论及苏轼晚年小诗时指出:“愈趋平淡,而意味愈深,往往于寻常景物中寄慨遥深。”可为此诗旁证。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