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不愿清醒地骑马回去,醉倒如玉山倾颓,原来是为了美人而沉醉。
紫云(或指美妓)若有言语相告,你可知道吗?只希望不要惊动分司御史前来查问。
以上为【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李公择:北宋官员李常,字公择,与苏轼交好,曾任御史中丞等职。
2. 傅国博:姓傅的国子监博士,其名不详,为当时士大夫阶层人物。
3. 不肯惺惺骑马回:惺惺,清醒貌;意谓喝得大醉,不愿清醒地骑马回家。
4. 玉山知为玉人颓:玉山,形容人风度俊美,亦常喻醉倒之态,《世说新语》有“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玉人,一说指美人,一说借指李公择本人,此处或兼有双关之意。
5. 紫云:唐代名妓紫云,此处借指席间歌妓或美妾,也可能泛指宴席上的女伎。
6. 君知否:你是否知晓?带有神秘或调侃语气。
7. 莫唤分司御史来:分司御史,指在地方任职的御史官,李公择曾任御史,此处以“分司御史”代指他本人;此句意为“别把当官的李公择叫醒去办公”,实为戏言,调侃其因酒误事。
8. 大醉:极言饮酒之豪放,反映宋代士人宴饮风气。
9. 二首:此诗原为两首,今仅存其一,另一首已佚或未见流传。
10. 苏轼作此诗时,可能正在外任或贬谪期间,借友人之乐抒写自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以上为【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之一,通过诙谐、戏谑的笔调描写友人李公择在傅国博家中饮酒大醉的情景。诗中运用典故与双关语,既表现了士大夫阶层宴饮之乐,又暗含对官场拘束的调侃。语言轻松幽默,情感真挚自然,展现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洒脱不羁的性格。
以上为【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短小精悍,却意蕴丰富。首句“不肯惺惺骑马回”即刻画出醉者执意留连、不愿归去的神态,“惺惺”二字反衬出醉意之深。次句“玉山知为玉人颓”化用《世说新语》典故,既写出醉态之美,又暗含柔情蜜意——究竟是因酒而倒,还是因美人而醉?语义双关,耐人寻味。后两句转入戏谑:“紫云有语君知否?”仿佛席间歌妓有所私语,增添香艳氛围;而“莫唤分司御史来”则陡然拉回现实,以官职身份与醉酒状态形成强烈反差,讽刺中见亲密。全诗在风流倜傥之中透露出对仕途拘束的轻蔑,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与机智。
以上为【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称“语涉调侃而情致婉转,足见东坡与公择交谊之厚”。
2. 清·纪昀评苏轼诗曰:“此等诗看似游戏,实寓深情,非真解饮中之趣者不能道。”(见《瀛奎律髓汇评》引)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东坡于友朋间最饶谐趣,此诗虽短,而风情俱备,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4.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收录此诗,但在笔记中提及:“苏集中此类酬赠小诗,往往借醉写情,以戏言藏深意,此篇即其例。”
5.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宋诗概说》中指出:“苏轼善以日常琐事入诗,此诗写醉饮而不落俗套,反用官职称呼作结,幽默中见智慧。”
以上为【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