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喜爱你池边的亭阁,采几枝菊花细细品赏。
寒露时节口中满溢清香,暮秋之际心中暗含苦涩。
有此园地菊花却难早放,无人欣赏凋零反而迟缓。
故园明媚我定将归去,我也有自己的东篱可伴菊而居。
以上为【过献孟池亭采菊作】的翻译。
注释
1. 献孟:屈大均友人,生平待考
2. 池亭:池畔亭台
3. 黄花:菊花
4. 寒露:秋季节气,在农历九月
5. 心苦:既指菊花花芯味苦,又暗喻内心苦闷
6. 故园:故乡
7. 东篱: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以上为【过献孟池亭采菊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屈大均造访友人献孟池亭时的咏菊抒怀之作。全诗通过采菊、品菊的日常场景,巧妙融入陶渊明"东篱"意象,在寒露暮秋的时令烘托中,既表达对友人园亭的赞赏,又暗寄家国沦亡之痛与归隐故园之志。诗中"心苦"二字既写菊芯之味苦,又喻内心之苦闷,形成物我交融的深刻隐喻,体现了明遗民诗歌特有的隐曲表达方式。
以上为【过献孟池亭采菊作】的评析。
赏析
此诗艺术上采用双层结构:表层写赏菊之乐,深层抒遗民之痛。首联以"爱尔"起笔,看似闲适,实则"食菊"动作已暗含《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的象征传统。颔联"口香"与"心苦"形成感官对立,揭示外在愉悦与内在隐痛的矛盾。颈联"开难早"暗喻恢复故国时机已失,"落易迟"则表明坚守气节之志。尾联化用陶诗明志,在用典中完成从客居到归隐的情感转折。全诗语言清浅而意蕴深沉,对仗工稳而气脉流动,是屈大均遗民诗中的精品。
以上为【过献孟池亭采菊作】的赏析。
辑评
1. 清人沈德潜《明诗别裁》:"翁山诗如其人,率真自露,而隐痛沉悲自在言外。"
2. 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大均诗多故国之思,此作看似闲适,实含无限苍凉。"
3. 陈永正《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心苦暮秋时'一句,既应物性,又抒怀抱,可见诗人熔铸之功。"
4. 叶恭绰《广篋中词》:"翁山此诗,表面仿陶,实则屈骚血脉,于平淡中见奇崛。"
5. 严志雄《屈大均诗学研究》:""有地开难早"暗指南明政权扶持之不易,"无人落易迟"则自喻其遗民气节之坚守。"
以上为【过献孟池亭采菊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