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gǔ bù shǔ shǔ。
本草纲目 · 谷部 · 蜀黍。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shǔ shú lú lú sù mù jì dí liáng gāo liáng。
释名 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qì wèi mǐ gān sè wēn wú dú。
气味 (米)甘、涩、温、无毒。
zhǔ zhì shǔ shǔ mǐ wēn zhōng,
主治 (蜀黍米)温中,
sè cháng wèi,
涩肠胃,
zhǐ huò luàn。
止霍乱。
gēn lì xiǎo biàn,
(根)利小便,
zhǐ chuǎn mǎn。
止喘满。
以上为【本草纲目·谷部·蜀黍】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龙目、圆眼、益智、亚荔枝、荔枝奴、骊珠、燕卵、蜜脾、鲛泪、川弹子。气味(实)甘、平、无毒。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虚烦不眠,自汗惊悸。
释名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气味(根)苦、温、无毒。主治肺伤咳嗽。
释名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气味(根)苦、酸、平、无毒。主治劳疟积久。
集解石芝者,石象芝也。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光明而味辛。
释名亦名涅石、羽涅、羽泽;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气味酸、寒、无毒。主治痰中风。
释名禾广麦壳厚而粗矿也。气味微寒,无毒。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释名红豆气味苦、平、有小毒、使人呕吐。主治止热闷头痛。除风痰瘴疟疾,杀虫。
已佚
许浑 · 唐代 · 诗
念远坐西阁,华池涵月凉。书回秋欲尽,酒醒夜初长。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
陆龟蒙 · 唐代 · 诗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王庭圭 · 宋代 · 诗
留滞沅湘见此郎,气如九月雁横霜。麻鞋踏雪穿沙底,赐履他年出上方。
成鹫 · 明代 · 诗
与君结发欲超尘,底事蹉跎各有因。君若果行予早决,清风明月两闲人。
郭之奇 · 明代 · 诗
由有其身患始来,寄于人世尔毋猜。以今执古应知纪,就腊迎春岂用媒。天物芸芸依岁复,谷冰涣涣仰时开。
沙濈濈,石粼粼,旦旦沿洄宛在身。一水合互递赢缩,诸山屈伏渐舒伸。波流咽声凄劳客,冈峦含意慰游人。
谢榛 · 明代 · 诗
邺城春酒共跻攀,芳草相违一怆颜。北极云开燕道路,中原天划晋河山。宦情独感星霜下,国计长忧战伐间。
于慎行 · 明代 · 诗
十里行歌路欲迷,石桥曲径过龙溪。村翁底事争相笑,驴背风吹白接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