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guǒ bù lóng yǎn。
本草纲目 · 果部 · 龙眼。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lóng mù yuán yǎn yì zhì yà lì zhī lì zhī nú lí zhū yàn luǎn mì pí jiāo lèi chuān dàn zǐ。
释名 龙目、圆眼、益智、亚荔枝、荔枝奴、骊珠、燕卵、蜜脾、鲛泪、川弹子。
qì wèi shí gān píng wú dú。
气味 (实)甘、平、无毒。
zhǔ zhì sī lǜ guò dù,
主治 思虑过度,
láo shāng xīn pí,
劳伤心脾,
jiàn wàng zhēng chōng,
健忘怔忡,
xū fán bù mián,
虚烦不眠,
zì hàn jīng jì。
自汗惊悸。
yòng lóng yǎn ròu suān zǎo rén chǎo huáng qí zhì bái zhú bèi fú shén gè yī liǎng,
用龙眼肉、酸枣仁(炒)、黄芪(炙)、白术(焙)、茯神各一两,
mù xiāng bàn liǎng zhì gān cǎo èr qián bàn,
木香半两、炙甘草二钱半,
qiè xì。
切细。
gè yào pèi qí hòu,
各药配齐后,
měi fú wǔ qián,
每服五钱,
jiā jiāng sān chéng zǎo yī méi shuǐ èr zhōng jiān chéng yī zhōng,
加姜三惩、枣一枚、水二盅煎成一盅,
wēn fú。
温服。
cǐ fāng míng guī pí tāng。
此方名“归脾汤”。
以上为【本草纲目·果部·龙眼】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螺蛳。烂壳名鬼眼睛。气味甘、寒、无毒。
释名蜮蚓、劬闰、坚蚕、阮善。气味咸寒、无毒。主治伤寒热结。
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赤白痢。
释名亦名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气味辛、寒、无毒。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
释名亦名母、连母、母、货母、地参、水参(水须、水浚)、荨、藩、苦心、心草气味(根)苦、寒、无毒。主治痰嗽。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
释名亦名女萎、葳蕤、萎、委萎、萎香、荧、玉竹、地节。气味(根)甘、平、无毒。主治眼红兼有涩、痛。
释名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主治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
释名土芝、蹲鸱。气味(芋子)辛、平、滑、有小毒。(叶、茎)辛、冷、滑、无毒。
黄庭坚 · 宋代 · 诗
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
刘克庄 · 宋代 · 诗
昔有初祖见性,今无导师指迷。死底埋震旦东,活底在葱岭西。
周紫芝 · 宋代 · 诗
烟梢零乱一川寒,换得天孙锦绣端。却忆东窗旧时竹,年来新笋尽成竿。
慧能 · 唐代 · 文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方岳 · 宋代 · 诗
一湖寒渌记传杯,三见孤山雪底梅。脱我素冠惟骨在,听君清话得眉开。底须政事喧京辇,例合诗人管钓台。
李梦阳 · 明代 · 诗
君从历下游三辅,暂就薇花避柏乌。关内久悬冯异望,河西早上伏羌图。茶官诡谲时侵马,饷吏奔趋日备胡。
刘崧 · 明代 · 诗
我有尘外想,长悬山水间。昨逢金华客,因问青萝山。青萝几千仞,翠色净如洗。
彭汝砺 · 宋代 · 诗
仙阁玲珑高出云,画桥缥缈净无尘。满分江海千年润,平占蓬瀛十里春。照浦蠙珠应自复,随舟鸥鸟会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