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灯烛微暗如萤雨声潺潺,
老夫在蓬门陋室间读书。
幸能与古人精神相对,
怎憾镜中容颜已衰老。
建功立业本是我辈使命,
人事困顿天意何吝啬?
君看病马瘦骨嶙峋,
不思御厩偏念征战天山。
以上为【雨夜读书二首】的翻译。
注释
蓬户:蓬草编门,《礼记·儒行》“荜门圭窬,蓬户瓮牖”
对生面:杜甫《丹青引》“别开生面”,指与古人精神对话
蹭蹬:困顿失意,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
病骥: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岑参《轮台歌》“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以上为【雨夜读书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前四句以“萤灯雨声”构建孤寂的读书场景,“对生面”与“凋朱颜”形成精神永恒与肉体消亡的哲学对照。后四句陡然振起,“功名我辈事”的豪言与“人自蹭蹬”的现实构成强烈张力。尾联“病骥思天山”的意象,将曹操“老骥伏枥”的暮年壮志推向极致,在瘦骨嶙峋的躯体中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典型体现陆游诗“豪荡丰腴”的艺术特质。
以上为【雨夜读书二首】的评析。
赏析
全诗蕴含三重精神空间:物理空间的逼仄(蓬户萤灯)、历史空间的辽阔(古人对面)、理想空间的壮美(天山征途)。陆游巧妙运用“但与-那恨”“本来-自”的转折句式,在矛盾统一中展现复杂心境。尾联尤见匠心:“病骥瘦骨”的惨淡形象与“思天山”的壮阔志向形成骇目对比,这种将生命衰朽与精神昂扬并置的艺术处理,既突破杜甫“瘦马骨高”的写实传统,又超越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瞬时激情,创造出中国诗歌史上最具张力的烈士暮年意象。
以上为【雨夜读书二首】的赏析。
辑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放翁‘病骥思天山’句,较之曹孟德‘老骥伏枥’更觉悲壮,盖操犹有望,游则无期也。”
明·胡应麟《诗薮》:“后四句直抒胸臆,而‘人自蹭蹬天何悭’七字,道尽千古志士不平之鸣。”
清·赵翼《瓯北诗话》:“放翁晚年诗‘功名本来我辈事’,与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同其悲慨,皆南宋恢复之志的文学结晶。”
近代·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不思仗下思天山’是放翁一生诗眼,杜工部后无人能道此语。”
当代·莫砺锋《陆游的诗歌世界》:“此诗将读书场景转化为精神炼狱,在雨夜孤灯中完成对生命价值的终极拷问。”
以上为【雨夜读书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