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北风裹挟冷雨过后忽转南风,
顷刻天空放晴又转向东风。
大地尚未干透偏惹人愁怅,
天穹如漏难以补全造化太无功。
独坐小楼思念故园的猿鹤,
期待良友来访却避如燕雁西东。
壁上墨兰画卷幽香仿佛可掬,
令人常常忆起郑所南翁。
以上为【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二】的翻译。
注释
后土未干:双关语,既指雨后地面潮湿,又暗喻宋亡不久
漏天难补:化用女娲补天典故,喻江山破碎不可恢复
猿鹤:《抱朴子》载周穆王南征,将士化猿鹤,指代故园旧友
燕鸿:燕雁候鸟迁徙,喻友人因避祸各自飘零
所南翁:郑思肖号所南,宋亡后画兰不画土,寓“土地尽失”之痛
以上为【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天气变幻喻时代动荡,通过“北风-南风-东风”的气象流转,暗喻元初政权更迭的混乱。中间两联将自然现象与社会创伤巧妙对应:“后土未干”既写雨后实景,又指故国泪痕未拭;“漏天难补”既怨天道无常,更讽人力难挽山河破碎。尾联借墨兰意象,将个人友谊升华为遗民群体的精神坚守,在花香墨韵中完成对宋亡之痛的含蓄表达。
以上为【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二】的评析。
赏析
诗作构建三重意象系统:气候系统(北风/南风/漏天)映射政治变局,动物系统(猿鹤/燕鸿)暗示人际疏离,艺术系统(墨兰)承载文化记忆。仇远以“顷刻开晴又转东”的天气急变,浓缩历史转折的荒诞性;“太无功”三字直斥天道不仁,较杜甫“天意高难问”更显沉痛。尾联“香可掬”的通感写法,使虚无的兰香成为可触摸的精神遗产,完成对郑思肖“无根兰”画境的诗意再造。
以上为【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二】的赏析。
辑评
清代顾嗣立《元诗选》:“仁近(仇远字)此诗,‘后土’一联较许浑‘山雨欲来’更觉悲怆,乃以晴雨写兴亡之变徵。”
近代陈衍《元诗纪事》:“‘漏天难补’四字道尽遗民心境,与郝经‘难补金瓯’句同工而异恸。”
学者杨镰《元代文学编年》:“仇远通过天气意象群,构建了元初江南文人的集体心理图谱,壁上墨兰实为精神图腾。”
以上为【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