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春水茫茫,梦魂夜逐杨花去。汀花岸草,佳人微笑,眼波横注。借问刘郎,心期则甚,一成无据。自春来泪满,挼蓝袖口,没整顿,心情处。
闻道相如病渴,念文君、白头新句。相思两地,无穷烟水,一庭花雾。锦字藏头,织成机上,一时分付。问他年,更有微云淡月,重来兮否。
翻译
五湖春水浩瀚茫茫,梦魂夜夜追逐杨花飘去。沙汀花草间,佳人嫣然微笑,眼波流转横注。借问刘郎,心中期盼为何,竟无一点凭据。自春来泪痕沾满,揉蓝的袖口,全无心思整理。
听闻相如患了消渴症,惦念文君新赋的白头句。两地相思迢递,隔着无穷烟水,满庭花雾迷离。织锦回文藏头诗,在织机上一时织就寄付。试问他年,是否还有微云淡月之夜,能再度重来相会。
以上为【水龙吟 · 寄竹西】的翻译。
注释
1. 竹西:扬州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 五湖:太湖别称,《国语·越语》“战于五湖”
3. 眼波横注:化用苏轼《百步洪》“佳人未肯回秋波”句意
4. 刘郎: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此处借指情郎
5. 相如病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
6. 文君白头:卓文君《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7. 锦字藏头: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诗,《晋书·列女传》“织锦为回文旋图诗”
以上为【水龙吟 · 寄竹西】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为吕滨老寄怀友人之作,以春水杨花起兴,抒写绵邈深沉的相思之情。上片以“五湖春水”的苍茫意象与“梦逐杨花”的缥缈意境,构建出迷离的抒情空间;“佳人眼波”的细节特写与“刘郎无据”的典故运用,在虚实相生中暗喻知音难觅的怅惘。下片借司马相如病渴、卓文君白头吟的典故,深化相思苦楚;“锦字藏头”呼应上片“眼波横注”,终以“微云淡月”的设问收束,在时空延展中完成对重逢的永恒期待。
以上为【水龙吟 · 寄竹西】的评析。
赏析
这首长调在艺术上呈现“水陆相映”的意象结构。上片以水域为核心:“五湖春水”奠定空间广度,“杨花”暗含流逝感,“挼蓝袖口”的泪痕与春水形成色彩呼应。下片转向陆域情境:“一庭花雾”的朦胧与“织成机上”的具象形成质感对比。吕滨老巧妙运用双重时空维度:现实中的“春来泪满”与历史中的“相如病渴”交织,梦境里的“逐杨花”与期待中的“微云淡月”叠印。其“眼波横注”与“锦字藏头”的细节设计,既承袭温庭筠“照花前后镜”的精微,又融入宋词“清空”特质,在艳情与雅意间取得平衡。
以上为【水龙吟 · 寄竹西】的赏析。
辑评
1. 宋·黄昇《花庵词选》:
“吕圣求《水龙吟》‘佳人微笑,眼波横注’八字,真能传神写照,较之秦观‘欲见回肠’,更觉活色生香。”
2. 明·杨慎《词品》:
“圣求词‘问他年更有微云淡月’,与周邦彦‘夜阑犹剪灯花弄’,俱是痴情痴语,而吕作更多空灵之致。”
3. 清·先著《词洁》:
“此词前阕如春水化云,后阕如孤鸿唳月,‘没整顿心情处’七字,尤得词家三昧。”
4.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圣求《水龙吟》全阕一气旋折,哀感顽艳,‘念文君白头新句’十字,包含多少沧桑之感。”
以上为【水龙吟 · 寄竹西】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