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知道你此去就要归隐田园,耕作自足,临行时你笑着指向那孤舟,轻快如一片叶子。我将向三茅峰的仙人祈求灵雨,愿那半篙深的溪水顺流而下,送你远行。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孟震:生平不详,应为苏轼友人,或为当时隐士、文人。
2. 常州僧舍:指常州(今江苏常州市)某寺院中的居所,僧舍即僧人居住之处,亦可借指寺院。
3. 归耕:归隐务农,古代士人辞官或避世常以“归耕”表达回归田园之意。
4. 孤舟一叶轻:形容小船轻巧,随风飘荡,象征行旅之洒脱与无牵无挂。
5. 三茅:指三茅君,即道教传说中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后被尊为茅山派祖师,此处代指茅山,位于江苏句容,临近常州,为道教圣地。
6. 乞灵雨:向神明祈求降雨,古人认为三茅君能掌风雨,此处既实写祈雨,亦寓祝福之意。
7. 半篙流水:指溪水不深,仅及半根竹篙,形容水流平缓适于行舟。
8. 送君行:送别友人启程,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9.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10. 宋·诗:标明时代与体裁,此诗为宋代五言绝句。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孟震同游常州僧舍后所作,共三首之一。此诗虽仅四句,却意境悠远,情感真挚。诗中既有对友人归隐之志的理解与赞赏,又寄托了诗人自身的超脱情怀。语言简练自然,意象清幽,融合了山水、舟行、祈雨等元素,表现出宋代士大夫崇尚隐逸、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同时,“乞灵雨”一句暗含祝福之意,既为友人旅途祈福,也象征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五言绝句,结构紧凑,意境空灵。首句“知君此去便归耕”,直抒胸臆,点明友人孟震即将归隐,语气笃定而亲切,体现两人情谊深厚。次句“笑指孤舟一叶轻”,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友人洒脱之态,“笑指”显其欣然,“一叶轻”则以比喻强化轻快之意,舟小而轻,心亦无累。第三句笔锋一转,由现实转入想象:“待向三茅乞灵雨”,诗人欲向道教神仙祈雨,既因茅山近在咫尺,亦借“灵雨”象征洁净与庇佑,为友人旅途祈福。末句“半篙流水送君行”,以景结情,流水潺潺,轻舟顺流,画面宁静悠远,送别之情不言而深。全诗融情入景,淡而不枯,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冲淡自然的特点。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卷七十三:“东坡赠别之作,多率意而成,然情真语切,此诗‘乞灵雨’‘送君行’,婉而有致,可见其于友道之重。”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语极清淡,而意味深长。‘一叶轻’三字,写出归隐者之超然;‘乞灵雨’则见送者之深情。”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此诗看似平淡,实则字字有情。‘半篙流水’写景入微,非亲历者不能道。”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类小诗,往往以简驭繁,此首写别情而不作悲语,反以轻快出之,正是其豁达本色之流露。”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