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寒冬腊月多风雪,荆州人格外重视年节时光。
旅居在外的我内心何等匆忙焦虑,而当地百姓却在街巷中自在欢乐。
点燃爆竹惊吓邻里的鬼怪,驱逐疫鬼的傩戏吸引孩童们聚拢围观。
老朋友应当会想念我吧,我们彼此遥望,各在天涯一方。
以上为【荆州十首】的翻译。
注释
1. 残腊: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的末尾,指岁末。
2. 荆人:指荆州地区的百姓。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
3. 重岁时:重视年节时光,尤指年终岁首的传统节日。
4. 草草:匆忙、不安定的样子,形容客居他乡的焦虑心境。
5. 里巷:街坊邻里,指民间百姓的生活场所。
6. 嬉嬉:欢乐愉快的样子,描写当地人过节的喜庆氛围。
7. 爆竹:古时燃烧竹子发出爆裂声以驱邪避鬼,为春节习俗之一。
8. 驱傩(nuó):古代年终举行的驱疫仪式,戴面具跳舞以逐鬼。
9. 故人:老朋友,此处可能指苏轼在京师或黄州等地的旧友。
10. 相望各天涯:彼此遥遥相望,却身处天南地北,表达思念与分离之苦。
以上为【荆州十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贬谪期间所作《荆州十首》中的一首,通过对比诗人自身的孤寂与当地百姓过年的热闹,表现出羁旅之愁与思友之情。诗中“残腊多风雪”点明时节与环境的严酷,“荆人重岁时”则引出民俗风情。后两联由景入情,从民间年节活动自然过渡到对故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生活图景,在冷暖对照中凸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以上为【荆州十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清晰,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寄怀。首联以“残腊多风雪”起笔,渲染出岁末寒冷萧瑟的氛围,同时带出“荆人重岁时”的民俗背景,形成自然铺垫。颔联“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一句,巧妙运用对比——诗人内心焦灼不安,而市井百姓却欢庆自如,反衬出其身为贬谪之客的孤独与疏离感。颈联转入具体风俗描写,“爆竹”“驱傩”皆为古代年节重要仪式,既具地方色彩,又富含文化象征意义,使诗意更加丰满。尾联直抒胸臆,以“故人应念我”推己及人,含蓄深沉地表达思念之情,结句“相望各天涯”意境开阔,余韵悠长。整首诗语言平实而不失韵味,情感内敛而动人,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观察生活、寄托情怀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荆州十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淡而情深,于俗事中见真情,非久历风霜者不能道。”
2. 清·纪昀《苏诗纪事》卷六:“此诗写羁旅之感,不着一愁字,而愁思自见。‘草草’与‘嬉嬉’对举,尤为工妙。”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苏诗往往于寻常景物中寓深情,如此诗之爆竹、驱傩,皆眼前事,而转出故人相望之意,自然浑成。”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在黄州、惠州诸作,多有此类即景生情之作,此诗虽非名篇,然真切可诵,足见其随遇而安中仍有深情牵挂。”
以上为【荆州十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