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连续旬月卧病掩闭山居门扉,岩穴中静养心神如蛰伏龟息。
身世如浮云流逝似水无痕,生涯似煮豆燃萁煎熬自身。
卷起碧纱窗赏月应是无分,白发人对秋悲叹难以自持。
莫要辜负樽前今夜明月,长吟玩赏桂影暂展愁眉。
以上为【中秋】的翻译。
注释
潜神:凝神静养
伏龟:道教龟息养生法
煮豆爨枯萁:化用曹植“煮豆燃豆萁”,喻自我消耗
红蠡:蠡壳制成的红色窗棂
桂影:月中桂树影子,代指月光
以上为【中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卧病掩扉”的封闭空间起笔,通过“浮云流水”的虚无与“煮豆燃萁”的煎熬,构建出身世双重的困厄。颈联“红蠡无分”的物理隔绝与“悲秋不自支”的心理溃败形成共振,尾联却在绝境中陡转,以“莫负明月”的自我警醒完成精神超越。
以上为【中秋】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于至正年间(约1355年),倪瓒时年五十,正值元末乱世。全诗暗合“病中见道”的哲学观照:首联“卧病掩扉”实写其洁癖与避世,“似伏龟”既状静养之态,更暗含《周易》“舍尔灵龟”的卜筮智慧。颔联“浮云流水”化用《论语》“逝者如斯”与杜甫“流水生涯”,而“煮豆燃萁”在曹植原意外新增内丹修炼隐喻,与吕洞宾“一粒丹砂吞入腹”形成道教内观对话。颈联“红蠡卷碧”的视觉奢求与“白发悲秋”的生命哀叹,延续潘岳“秋兴”传统而更见冷寂。尾联“莫负尊前月”的突然振起,既见苏轼“明月几时有”的洒脱遗风,又显王阳明“心外无月”的观照功夫,在元末诗歌中独标清旷之气。
以上为【中秋】的赏析。
辑评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倪云林《中秋》诗,‘身世浮云渡流水’一联,真可谓看破世相。”
清·顾嗣立《元诗选》:“瓒诗画双绝,‘莫负尊前今夜月’与‘聊写胸中逸气’同一机杼。”
近代陈衍《元诗纪事》:“此诗颔联用典入化,视曹子建原句更见苍茫。”
郑骞《元明诗选》:“云林结句‘长吟桂影’,与其《琪树秋风图》之冷逸可相印证。”
以上为【中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