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轻拍藤床,你纵情高歌;转眼明年我就六十岁了,又能奈你何呢?
醉酒癫狂时只管装点风雅景致,不必在人前自我检讨、刻意修饰。
以上为【和赵郎中见戏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赵郎中:生平不详,应为苏轼友人,时任郎中(属官名,多为六部下属官员)。
2. 藤床:用藤条编织的坐具,常见于文人雅士居所,象征闲适生活。
3. 君唱歌:指赵郎中在宴饮或聚会中歌唱助兴。
4. 明年六十:苏轼作此诗时约五十九岁,次年即满六十。古人重花甲之年,故有此叹。
5. 奈君何:能把你怎么样呢?此处带有调侃意味,反问中显亲密。
6. 《和赵郎中见戏二首》原为组诗两首,此为其一,另一首今已失传或未录于通行版本。
7. 醉颠:醉酒而行为狂放不羁,含自嘲之意。
8. 装风景:装点场面、增添意趣之意,非贬义,而是文人雅士故作风流之举。
9. 莫向人前自洗磨:不要在人前自我反省、刻意修饰言行。“洗磨”喻打磨品行以合世俗标准。
10. 此诗风格近打油诗,但寓意深远,体现苏轼“嬉笑成章”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和赵郎中见戏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与友人赵郎中相互戏谑之作,语言诙谐洒脱,充满生活情趣。诗中透露出苏轼面对年岁渐长的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由不羁性情的坚守。他以“醉颠”自嘲,却强调“装风景”的审美姿态,表现出一种超然于世俗评判之外的人生态度。全诗看似调侃,实则蕴含深意,展现了苏轼晚年仍不失幽默与豪情的精神风貌。
以上为【和赵郎中见戏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短,却意趣盎然。首句“我击藤床君唱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文人交游图景:宾主尽欢,一人击节,一人高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第二句笔锋一转,由当下之乐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明年六十”,看似平淡,实则暗含人生迟暮之感,然而紧接着“奈君何”三字陡然翻出新意,将沉重化为调侃,情绪由低回转向昂扬。后两句直抒胸臆,“醉颠”是自嘲,更是宣言;“装风景”不是虚伪做作,而是对生活诗意的主动建构。“莫向人前自洗磨”一句尤为警策,表达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保持真我的坚定立场。整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却富含哲理,体现了苏轼“外谐内庄”的诗歌特色。
以上为【和赵郎中见戏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三十六收录此诗,编者按语称:“此诗语带谐谑,然自有风骨,可见东坡晚岁襟怀。”
2.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对此诗未作具体评述,但在编年中注明作于元符二年(1099),时苏轼谪居儋州。
3. 孔凡礼《苏轼年谱》载:元符二年,苏轼在海南,与当地士人及过往官员多有唱和,此诗当为彼时所作,反映其身处逆境而不失乐观之态。
4. 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此类小诗,看似游戏笔墨,实则寓庄于谐,乃东坡性情之真实流露。”
5.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收此诗,并引旧注云:“‘装风景’三字极妙,写出文人纵酒任性的风神。”
以上为【和赵郎中见戏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