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古代经典虽遭残损但圣人之道依然纯厚,
中间经历了秦朝焚书却未能化为尘埃。
华佗年老狡黠不过惊动世俗而已,
我难道就没有救世济人的著作吗?
以上为【读华佗传】的翻译。
注释
六籍: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秦火: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华佗:东汉末著名医学家,《三国志》载其精通外科
老黠:年老而聪慧狡黠,此处带贬义
活人:语出“活人无数”,代指救世之术
以上为【读华佗传】的注释。
评析
此诗通过对比儒家经典与华佗医术,彰显陆游作为儒者的文化自信。前两句以“秦火”为界,强调圣贤之道具有不朽生命力;后两句运用“老黠”暗含对华佗技艺的微妙贬抑,尾句的反诘则凸显诗人以文章济世的儒者情怀。全诗在历史叙事中暗藏价值判断,展现宋代文人“文以载道”的集体意识。
以上为【读华佗传】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蕴含三重转折:首句“虽残”与“醇”形成语义转折,揭示精神传承优于物质存灭;第三句“徒”字否定华佗医术的终极价值;末句反诘将诗意推向高潮。陆游巧妙运用医家典故,实则抒发其作为儒者的历史使命感——在《春秋》等典籍中探寻治国救人之道,这种“以文为药”的思想与其《病起书怀》等作品一脉相承。
以上为【读华佗传】的赏析。
辑评
清·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放翁此作,托医喻政,深得风人之旨。”
钱钟书《谈艺录》:“南宋诗人多借史咏怀,务观此诗尤见其以儒统自任之气概。”
今人孔凡礼《陆游年谱》:“观‘吾岂无书’句,当是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愈见其忧世之切。”
以上为【读华佗传】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