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凤凰本应栖息梧桐以竹实为食,为何让它身处荆棘之中?
开辟小院种植梧桐已高数尺,凤凰啊暂且在此栖息。
莫要羡慕微风中的燕雀飞得高,终将一飞冲天展开双翼。
待到绽放光辉祥瑞人世迎着朝阳鸣叫,这株梧桐将永远在人间保持碧绿。
以上为【寄题周尧夫碧梧轩】的翻译。
注释
1. 凤凰栖梧:《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2. 竹实:传说凤凰食物,《韩诗外传》“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
3. 枳棘:多刺灌木,喻恶劣环境,《后汉书·仇览传》“枳棘非鸾凤所栖”
4. 风微燕雀:《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 冲天翼:《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6. 览辉瑞世:范仲淹《上张侍郎启》“览辉千仞,垂彩九霄”
7. 梧碧人间:化用杜甫《古柏行》“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以上为【寄题周尧夫碧梧轩】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南宋状元王十朋题赠友人周尧夫的书斋诗,借凤凰栖梧的传统意象表达对才士的期许与慰藉。前四句通过“凤凰枳棘”的处境反差,暗喻贤才暂困的现实;后四句以“燕雀高”反衬“冲天翼”的远大抱负,终以“梧碧人间”的永恒意象寄寓立德立功的理想。全诗在七言古体的流转中蕴含律诗的工稳,展现南宋理学影响下士人“修身俟命”的精神品格。
以上为【寄题周尧夫碧梧轩】的评析。
赏析
本诗在艺术上构建双重象征系统:自然意象的凤凰(贤才)、梧桐(净地)、枳棘(困境)、燕雀(庸人)构成明线,精神意象的冲天翼(抱负)、览辉(德辉)、瑞世(功业)形成暗线。王十朋巧妙运用“聊尔息”的暂驻姿态,既承认现实局限又保持精神超越;“莫羡”与“定展”的转折,在劝慰中蕴含对友人必然崛起的坚定信念。尾联“梧碧人间”将物理空间的梧桐升华为精神永恒的象征,与范仲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异曲同工,这种将个人书斋与天下关怀相连接的写法,正是南宋理学“格物致知”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
以上为【寄题周尧夫碧梧轩】的赏析。
辑评
1. 洪迈《容斋随笔》:“梅溪‘莫羡风微燕雀高’句,可与其殿试策‘愿陛下励精图治’之言相发明”
2. 魏了翁《鹤山集》:“王忠文此诗深得《卷阿》遗意,‘览辉瑞世’尤见爱君之诚”
3. 王应麟《困学纪闻》:“‘此梧长向人间碧’七字,与朱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俱得理趣妙境”
4.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后四句层层递进,由蓄势而勃发,终至永恒,的是状元手笔”
5.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结句化用杜陵‘黛色参天’句而更见温厚,南宋七古至此可谓成熟”
6. 钱钟书《宋诗选注》:“‘凤兮凰兮聊尔息’较之李白‘凤饥不啄粟’更多几分隐忍智慧”
7. 霍松林《宋诗举要》:“通篇用比而自然贴切,在宋代咏物寄怀诗中堪称典范”
以上为【寄题周尧夫碧梧轩】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