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
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
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
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
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
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
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
着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
宁须张子房,万户自择留。
犹胜嵇叔夜,孤愤甘长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
此语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翻译
葛洪真正追求长生之道,年少时便追随郑公游历求道。
若孝章尚在人世,或许可免孔融那样的忧患。
余下的岁月自有归宿,独身前往何须彼此依附?
自古以来,警觉的鹤不贪图安逸,从不羡慕那些专食跳蚤的鸺鹠。
愿你更加勉励,如策马加鞭于后,与我同驾空车驰骋大道。
宁可吃那令人堕齿的苦堇,也不再追忆当年举案齐眉却终致羞惭的往事。
何时才能如鱼纵入深渊,从容踏上归途,回到故乡首丘?
东冈之上松柏苍老,西岭之间橘柚飘香秋意浓。
我正用心寻访如衡山隐士弥明那样的奇人,他修道者般长颈高喉,吟诗炼丹。
不必效仿班超那样追逐功名,燕颔虎头终成封侯之相。
你正处在建功立业的巅峰,却已如范蠡泛舟五湖,急流勇退。
我也渐渐沐浴皇恩,开始解脱如钟仪被囚般的困境。
哪里还用得着像张良那样,等待万户侯的封赏再做去留?
远胜于嵇康那样满怀孤愤,最终幽愤而终。
南窗之下足可寄托傲世之情,北山早该拿起农具归耕田园。
这番话请你不要怀疑,古之老彭曾跨越商周长寿不衰。
以上为【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的翻译。
注释
1. 正辅:钱勰,字正辅,吴越王钱氏之后,苏轼友人,时任官职,曾与苏轼唱和。
2. 稚川:葛洪,字稚川,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著有《抱朴子》,追求长生。
3. 郑公:指郑隐,葛洪之师,道家方士。
4. 孝章:盛宪,字孝章,汉末名士,被孙权所杀。此处言“偶不死”,实为反语,暗指其未能幸免。
5. 文举:孔融,字文举,因直言被曹操所杀。苏轼借此表达对友人命运的忧虑。
6. 馀龄会有适:谓晚年自有合适的归宿,暗指归隐或修道。
7. 警露鹤:警惕于露水中的鹤,喻高洁自守之人;撮蚤鹠:捕食跳蚤的鸺鹠(猫头鹰类),喻卑琐逐利之徒。
8. 视后鞭:出自《庄子·达生》,喻奋发进取,不甘落后。
9. 辄空辀:空车,象征虽无实利但仍行大道,出自《庄子》。
10. 弥明:轩辕弥明,唐代隐士,善诗能炼丹,韩愈有《石鼎联句诗序》记其事。
以上为【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晚年所作,题中“正辅”指钱勰(字正辅),是苏轼友人。“复次前韵”表明此诗为和答前作之韵;“慰鼓盆”典出《庄子·至乐》,庄子妻死击盆而歌,此处借以劝慰友人看破生死;“劝学佛”则点明主旨:劝导友人超脱尘世、修心向道。全诗融合道家养生、佛家超然与儒家出处思想,体现苏轼晚年思想的圆融境界。他既肯定功名价值,更推崇淡泊归隐、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多用历史人物作比,如葛洪、孔融、范蠡、张良、嵇康等,通过对比凸显“独往”“归耕”“学佛”的人生选择。语言沉郁而旷达,情感真挚,哲理深邃,是苏轼晚年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开篇以葛洪、盛宪、孔融等历史人物起兴,既表达对友人品格的赞许,又暗含对仕途险恶的警示。中间转入哲理议论,以“警露鹤”与“撮蚤鹠”对比,强调精神高洁远胜世俗钻营。继而劝勉友人“加视后鞭”,共赴大道,体现深厚情谊。随后连用多个典故——“堕齿堇”“齐眉羞”写清贫守节,“纵壑归路”“首丘”喻叶落归根,“松柏”“橘柚”描绘田园之美,意境由哲思转向闲适。再以弥明、班超、范蠡、张良、嵇康等人为对照,阐明功成身退、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结尾以“老彭跨商周”作结,呼应开篇“长生”主题,寓意修道可超越时间,达到永恒。全诗融儒释道于一体,语言典雅而不失流畅,情感真挚而不陷悲苦,充分展现苏轼晚年“绚烂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与“外儒内道”的人生哲学。
以上为【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三十七:“此诗典重渊懿,寓意深远,非晚岁不能道此。”
2. 《宋诗钞·东坡集》评:“语虽酬赠,实抒己怀。观‘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之句,知公志在丘园久矣。”
3.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查慎行语:“通体皆用比兴,不落迹象,而寄托遥深,得风人之遗。”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三十九:“此诗和韵而意超韵外,所谓‘慰鼓盆’者,非止哀亡,实劝其悟生死也;‘劝学佛’者,非强其皈依,乃导以出世之智也。”
5.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东坡晚年七言排律,格益高,气益静,如此类者,洗尽烟火,直追陶韦。”
以上为【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