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三代士执雉,本以杀身为小补。
居官死职战死绥,梦尸得官真古语。
五行胜己斯为官,官如草木吾如土。
仕而未禄犹宾客,待以纯臣盖非古。
馈焉日献称寡君,岂比公卿相尔汝。
世衰道微士失已,得丧悲欢反其故。
草袍芦棰相妩媚,饮食嬉游事群聚。
曲江船舫月灯毬,是谓舞殡而歌墓。
故令将仕梦发棺,劝子勿为官所腐。
涂车刍灵皆假设,着眼细看君勿误。
时来聊复一飞鸣,进隐不须烦伍举。
翻译
你看夏、商、周时代士人执持雉(野鸡)为礼,本意是以牺牲自身来略尽微补。做官应尽职而死,临阵不退缩,梦见自己被埋葬却得官位,这句古语如今真的应验了。五行中“土”被“木”所克,故官如草木,我则如土——地位卑微。做官而未获俸禄,仍如宾客一般不受重视;以纯粹的臣子身份相待,其实已非古制。诸侯进献称“寡君”,怎会与公卿平起平坐、称兄道弟?世道衰败,道德隐微,士人失去本真,得失悲欢都颠倒了原本的意义。穿着草袍、手持芦杖的人彼此谄媚,只知饮食嬉游、结党聚群。曲江之上画舫灯毬,载歌载舞,简直如同为殡葬跳舞、在坟墓上唱歌。你若去东野看花走马,就会发现其余之辈实在不足挂齿。秦少游与刘泾两位青年才俊豪放洒脱,沉醉诗酒,不知官场荣华的苦楚。所以让你们梦见棺材,其实是提醒:不要被官场所腐蚀。那些送葬用的纸扎车马和草人都是虚设的,你要仔细看清,不要被假象迷惑。时机到来时姑且一飞冲天,无论出仕或隐居,都不必像伍举那样反复劝谏。
以上为【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的翻译。
注释
1. 秦少游:即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2. 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传说刘发梦见自己出殡下葬,棺中却是自己的尸体,后当年果然乡试中举。“发”双关姓名与“发达”之意。
3. 是岁发首荐:这一年刘发首次被推荐参加科举考试并中选。
4. 刘泾:宋代文人,与秦观、苏轼有交往,工诗善书。
5. 君看三代士执雉:古代士人相见时执雉(野鸡)为礼,象征谦卑守礼。三代指夏、商、周。
6. 居官死职战死绥:为官应尽忠职守而死,作战应宁死不退(绥:退却)。出自《礼记·曲礼》:“临难毋苟免,临财毋苟得。”
7. 梦尸得官真古语:古人有“梦棺得官,梦屎得财”之说,认为梦见棺材是升官吉兆。
8. 五行胜己斯为官,官如草木吾如土:按五行相克理论,木克土。此处以“土”自比,谓己处卑位,官(属木)凌驾于己之上。
9. 仕而未禄犹宾客:虽已入仕途但未授实职与俸禄,仍如宾客般不受重视。
10. 馈焉日献称寡君:指诸侯向天子进贡时自称“寡君”,表示臣服。此处反衬今人妄自尊大。
11. 曲江船舫月灯毬:曲江为唐代长安著名游览胜地,每年进士宴集于此,灯火辉煌,极尽奢华。
12. 舞殡而歌墓:比喻行为荒诞,如同在葬礼上跳舞,在坟墓前唱歌,暗讽士人得意忘形。
13. 东野:原指孟郊(字东野),此处泛指僻远之地,亦可理解为实地看花之处。
14. 二生:指秦观与刘泾二人。
15. 将仕梦发棺:将仕,或指即将出仕之人;“发棺”呼应刘发梦棺得官之事,亦含警示意味。
16. 涂车刍灵:古代送葬用的泥车、草扎人偶,均为冥器,象征虚幻不实。
17. 着眼细看君勿误:提醒对方要看清事物本质,莫被表象迷惑。
18. 时来聊复一飞鸣:时机到来时不妨暂时出仕施展抱负。
19. 进隐不须烦伍举:不必像春秋时伍举那样因直言劝谏而屡遭困厄。伍举,楚国大夫,曾多次劝谏楚王。
20. 次其韵:依照他人诗作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
以上为【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酬答刘发中举后秦观、刘泾作贺诗而“次其韵”所作,表面写梦殡得官之事,实则借题发挥,抒发对当时士风沦丧、仕途虚伪的深刻批判。诗中融合典故、哲理与现实讽刺,既回应友人喜讯,又寄寓人生警醒。苏轼以“梦尸得官”这一荒诞梦境切入,引出三代古礼与当下官场现实的对比,揭示士人精神失落、追逐名利的可悲状态。他劝勉青年才俊勿为官场所腐,保持独立人格,体现出一贯的超然态度与人文关怀。全诗结构严谨,用典精切,语言冷峻而富有张力,是典型的东坡式哲理讽喻诗。
以上为【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的评析。
赏析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次韵唱和之作,但苏轼并未局限于应酬祝贺,而是借机展开深层的文化反思与人生训诫。开篇从“三代士执雉”起笔,立意高远,以古代士人的尊严与节操对照当下的功利风气,形成强烈反差。中间通过“梦尸得官”的民俗说法引入刘发中举之事,却不落俗套地转向批判现实:“草袍芦棰相妩媚”“舞殡而歌墓”等句辛辣讽刺了士人群体趋炎附势、浮华虚饰的丑态。尤其“曲江船舫月灯毬,是谓舞殡而歌墓”一句,将新科进士的庆贺场面比作葬礼上的狂欢,极具震撼力,显示出苏轼深刻的洞察与冷峻的笔调。
诗中“五行胜己斯为官”一句巧妙运用阴阳五行思想进行自我定位,表达出对官场等级秩序的疏离感。“仕而未禄犹宾客”则道出了许多文人在仕途边缘徘徊的真实处境。结尾部分转为劝勉,希望年轻才俊能超越仕隐对立,在适当时机从容进退,不必拘泥于传统忠谏模式,体现了苏轼通达的人生智慧。全诗融经史、哲理、现实批判于一体,语言奇崛而不失典雅,情感深沉而富于节奏变化,堪称宋代哲理讽喻诗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借梦殡事发挥,语多谲谏,而意在警世,非徒酬应之作也。”
2. 纪昀《纪批苏诗》卷二十:“起手便高,三代士执雉,一笔提起千古气节。以下层层翻驳,直刺时弊。‘舞殡而歌墓’五字,写尽举子得意之状,可谓刻骨。”
3.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梦棺得官,俚语也;而公引之入诗,化俗为雅,且寓劝戒之意,真大家手段。”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官如草木吾如土’,自处于卑,而寓意深远。土虽卑,乃万物所归,非碌碌者比也。”
5. 清代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虽未录此诗,但在评苏轼同类作品时称:“东坡每于应酬中见胸襟,不随波逐流,独标高格。”
6. 孔凡礼《苏轼年谱》卷二十二载:元祐四年(1089)苏轼在杭州任上,与刘泾、秦观等多有唱和,此诗当作于是年春间。
7. 曾枣庄《苏轼诗文鉴赏辞典》:“这首诗把一个普通的贺诗题材提升到了哲学和文化的高度,展现了苏轼作为思想型诗人的一面。”
以上为【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