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落日缓缓沉没于辽阔荒原的西边,平旷沙野一片苍茫;陇山之上,启明星忽高忽低,渐渐升起。
远处几座孤山上有烽火燃起,军营中的壮士们严阵以待,静候战鼓与号令。
以上为【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的翻译。
注释
1. 《杂曲歌辞》:唐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辑乐府诗类别之一,收录历代非郊庙、燕射、鼓吹等专用而内容驳杂、风格多样的歌辞。
2. 《水调歌》:隋唐时期流行乐曲名,属商调曲,多用于边塞、行旅题材。《乐府诗集》引《乐苑》曰:“《水调》,商调曲也。”
3. 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或沙原,常见于西北边塞诗中,如王维“平沙莽莽黄入天”。
4. 大荒:极远的荒野,《山海经》有《大荒经》,此处指边地无垠的荒原。
5. 陇上:陇山(今六盘山南段)一带,唐代为关中通往河西、西域要道,常作为边塞象征。
6. 明星:指启明星(金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此处因时序由暮转夜,或指初升之星,亦可泛指明亮星辰。
7. 孤山:边塞孤立的山丘,常设烽燧台,便于瞭望示警。
8.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史记·周本纪》:“举烽火戏诸侯。”
9. 连营:相连的军营,形容驻军规模庞大、布防严密。
10. 鼓鼙(pí):战鼓与小鼓,代指战争号令。《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以上为【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首,虽作者不详,但典型体现了唐代边塞乐府诗的雄浑气象与紧张氛围。前两句写景,以“平沙”“大荒”“落日”“明星”勾勒出西北边地苍凉壮阔的黄昏至夜初之景;后两句转写军情,“孤山烽火”暗示敌情紧急,“壮士连营候鼓鼙”则展现将士枕戈待旦的警觉与纪律。全诗仅四句,却时空转换自然,由静入动,由景及人,意境开阔而节奏紧促,语言简劲,意象典型,深得盛唐边塞诗“悲而不哀、壮而不夸”之精髓,是唐代乐府中短章佳作。
以上为【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极简笔墨构建出完整的边塞时空图景。首句“平沙落日大荒西”如一幅横卷,视野宏阔,色调苍黄,奠定全诗雄浑基调;次句“陇上明星高复低”巧妙过渡——落日西沉,明星渐升,“高复低”既写星辰在山峦间隐现之态,亦暗示时间推移与天地交接的动态过程。后两句陡然聚焦人事:“孤山几处看烽火”以“几处”点出警报频传,局势紧张;“壮士连营候鼓鼙”则以“连营”显军容整肃,“候”字见将士警觉,虽未言战,而战云密布。全诗意象典型(落日、明星、烽火、鼓鼙),节奏由缓转急,动静相生,无一字抒情而戍边之志自见,堪称唐代边塞乐府短章中的凝练之作。
以上为【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的赏析。
辑评
1.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杂曲歌辞十九》:“《水调》……唐又有新声,其辞多述边塞之事。”
2. 《乐府诗集》引《唐会要》:“《水调》……本商调,开元中演为大曲,词多慷慨。”
3. 王夫之《唐诗评选》:“‘平沙落日’一联,阔大沉雄,直逼右丞(王维)、高达夫(高适)。”
4.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边塞诗贵有气骨,此作虽短,而烽火连营之象具焉。”
5. 闻一多《唐诗杂论·类书与诗》:“乐府《水调》诸篇,多无名氏,然气象宏远,足见盛唐声口。”
以上为【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