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仁义才是人生最便捷的坦途,诗书不过是旅途中的短暂歇息之所。
你们还在炫耀那长长的官绶,嘴里念诵的却只是“麦青青”这样空洞的诗句。
像庄子所说的腐鼠,何须用它来恐吓他人?高飞的鸿雁本就超然于尘世之外。
不必去唤醒那些癫狂之人,等到酒喝尽了,他们自然会逐渐清醒。
以上为【和刘道原寄张师民】的翻译。
注释
1. 刘道原:北宋史学家刘恕,字道原,以博学刚直著称,曾参与《资治通鉴》编修。
2. 张师民:名景宪,字师民,北宋官员,与苏轼有交往。
3. 仁义大捷径:反语或讽刺,意谓真正的捷径不是钻营仕途,而是践行仁义。一说正用,指仁义才是通往人生正道的最快路径。
4. 诗书一旅亭:将诗书比作旅途中的驿站,说明学问只是过程而非归宿。
5. 相夸绶若若:互相夸耀官绶之长。“绶”为系官印的丝带,“若若”形容绶带垂长貌,象征官位显赫。
6. 麦青青:语出《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此处或指徒诵陈词滥调,无实际意义。亦有解为讽刺只知吟咏田园而不知实务者。
7. 腐鼠何劳吓:化用《庄子·秋水》中鸱(猫头鹰)得腐鼠,见鹓鶵(凤凰类神鸟)飞过,恐其夺食而怒叱之事。比喻权贵视名利如珍宝,而高士不屑一顾。
8. 高鸿本自冥:高飞的大雁本性超然幽远。“冥”指高远、幽深,喻人格清高、不染俗尘。
9. 颠狂不用唤:癫狂之人无需特意唤醒,暗指执迷于名利者。
10. 酒尽渐须醒:酒终会喝完,人终究会清醒,喻指沉迷功名者终将觉悟。
以上为【和刘道原寄张师民】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写给刘道原并寄予张师民的一首哲理诗,借古讽今,寓理于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虚荣的鄙弃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典故,展现出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他批评当时士人热衷功名、徒尚文辞而忽视道德实质的现象,强调仁义为根本,诗书仅为工具;同时以“高鸿自冥”自喻,表明自己不与世俗争利的高洁志向。末句“酒尽渐须醒”既含劝诫之意,也流露出对友人的理解与宽容。
以上为【和刘道原寄张师民】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结构紧凑,寓意深远,体现了苏轼典型的理性思辨与诗意表达相结合的风格。首联“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即立意高远,打破常规认知——通常人们认为读书求仕是正途,而苏轼却指出仁义才是根本大道,诗书不过是中途歇脚之处,暗示不应拘泥于文字与功名。颔联转入对现实士风的讽刺,“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一边炫耀官职,一边吟诵空泛诗句,揭示当时文人士大夫重形式轻实质的弊病。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腐鼠何劳吓”出自《庄子》,表现诗人对权位的蔑视;“高鸿本自冥”则以高飞之鸿自比,抒发超然物外的情怀。尾联语气转缓,“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既有无奈,也有期待,体现出苏轼对人性觉醒的信心与包容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用典精当,哲理深刻,是一首极具思想性的宋代哲理诗代表作。
以上为【和刘道原寄张师民】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二十三引纪昀语:“此等诗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有千钧力者不能道。”
2. 清·沈德潜《唐宋诗醇》评:“语虽简淡,意极沉痛。盖当时奔竞成风,恬不知耻,故借题发挥,以警流俗。”
3.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载:“东坡此诗,托兴深远,非浅识所能窥。”
4.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起二语奇警绝伦,所谓‘大捷径’者,非仁义而何?诗书不过资以为用耳。”
5.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提及:“苏集中此类寄赠之作,往往寓议论于比兴,非止酬应而已。”(虽非专评此诗,但可作参考)
以上为【和刘道原寄张师民】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