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客人走後,灯火尽了,西楼挂着一轮淡月。钱塘江潮水涨潮没有定期。希望潮水的平稳安静,使友人的行舟能够安祥稳当地停泊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城渡口上。
钱塘江水好像懂得了我这离去友人的“孤客”的苦闷心绪,一阵温暖平和的南风飘然而过。莫要用当今流行的势利眼光轻视那些多年遭受挫折的人。你我要勤向寄书问讯,钱塘上握别的不忘友谊的忠信誓言一定要遵守。
版本二:
送客归来时,灯火已经熄灭,西楼前一弯淡月泛着清冷的光晕。明日潮水涨落没有一定之规,不如趁潮水平稳之时渡江,小船横在渡口,离城已近。江水仿佛知晓我这孤独游子的愁恨,《南风》也似乎能为佳人排解心中的不快。请不要像世俗之人那样轻视长期困顿的人,请频频寄书问候,钱塘江上更应坚守忠信之情。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吉守江郎中】的翻译。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清真集》入「般涉调」。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作为曲调,原用于佛曲、道曲。宋·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八相太常引〉》:「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渔家傲》词牌创调者当为北宋范文正。《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Tiáo)霅(Zhà)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于後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文正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故范文正创是调,明矣;惟所咏者渐涉于泛耳。按是调名取自晏同叔词之「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如杜安世词三声叶韵,蔡申道词添字者,皆变体也。外有《十二个月鼓子词》,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俱多一字。欧阳文忠词云:「十一月,新阳排寿宴。十二月,严凝天地闭。」欧阳圭斋词云:「十一月,都人居暖阁。十二月,都人供暖箑。」此皆因月令,故多一字,非添字体也。此调为重头曲,其基本句式为七言句,每阕实由「仄仄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重叠,第三句下嵌入一个三字句「平仄仄」句式组成;每句用韵,声律近于七言仄韵诗体,而仄韵密集,故于流畅中有低沉压抑之声情。
「送吉守江郎中」:傅注本作「送台守江郎中」。刘尚荣按:「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三十二》,考江郎中为江公著,字晦叔。朱彊村《彊村丛书》本《东坡乐府·卷二》,据东坡《送江公著知吉州》诗并施注,谓『公著未为台守,「台」当作「吉」,形近而误。』遂改词题作『吉守』。吴雪涛《苏词编年辨證》引清顺治十七年《吉州府志·卷三·秩官表》宋吉州知州事云:『哲宗元祐二年,李琮;四年,江公著。』从而编此诗为元祐四年八月作于吉州。按《东坡外集·卷八十四》收此词,题为『送江宽,宽知台州』。查嘉定《赤城志·卷九·〈秩官门二·本朝郡守〉》云:『熙宁七年七月十一日,江宽知以比部郎中知台州。十年二月六日替。』邹同庆、王宗堂遂认定『江郎中』为江宽,该词作于熙宁七年九月江宽由真州转台州途径杭州时,东坡送行之作。参见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重印後记》。邹、王说近是,录以备考。」
吉守江郎中:龙榆生笺:「《宋诗纪事》:『江公著字晦叔,睦州建德人,治平四年进士。』《元和郡县志》:『吉州本秦庐陵,属九江郡。兴平二年,分豫章于此,置庐陵郡,隋改吉州。』《太平寰宇记》:『吉州以界内吉阳水为郡名,南至虔州五百三十里。』」
淡月凉生晕:傅子立注:「『晕』,月晕也。周王褒《月诗》:『风多晕欲生。』」刘尚荣按:「北周王褒,一作王褒,见《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列传·王褒传〉》。诗句出《关山月》,见《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八·乐府》。」龙榆生笺:「《正韵》:『晕,禹愠切,音运。日旁气也。』《释名》:『晕,捲也。气在外捲结之也。日月俱然。』」
潮来:《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风未」。傅子立注:「李太白:『潮水宁可信,大风难与期。』」刘尚荣按:「句出《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见《李太白诗集·卷十三》,《李太白诗集》『宁』作『定』,『大』作『天』。」
重城:《东坡外集》作「重阳」。
《南风》:傅子立注:「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刘尚荣按:「事见《史记·卷二十四·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集解》:『郑玄曰:「南风,长养之风也,言父母之长养己也。其辞未闻也。」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久困:傅子立注:「《史记》:『苏秦出游,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刘尚荣按:「详见《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龙榆生笺引《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忠信:傅子立注:「《列子》:『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游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孔子从而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者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钱塘江险恶,多覆行舟,故云。」刘尚荣按:「龙榆生笺云:『傅注所引《列子》,与今本《列子·黄帝篇》所载丈夫游水事大有出入,疑所见古本如此也。』所说极是。但傅注实引《说符篇》,原与《黄帝篇》纪事有异。龙笺偶误其篇名出处。又,事亦别见《孔子家语·卷二》。」
1.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句句用韵。
2. 吉守:指吉州知州,此处指即将赴任或离任的江郎中。
3. 江郎中:姓名不详,郎中为官名,或指其曾任尚书省郎官。
4. 灯火尽:指送客归来时夜已深,城中灯火渐熄。
5. 西楼淡月凉生晕:西楼前月亮清淡,月晕泛起,带有寒意。“晕”指月晕,古人认为是天气变化或人事变动的征兆。
6. 明日潮来无定准:钱塘江潮水每日涨落时间与高度不一,难以预测,比喻世事难料。
7. 潮来稳:意谓待潮水平稳时再行渡江,喻行事应把握时机,稳妥前行。
8. 舟横渡口重城近:小船停在渡口,靠近城郭,暗示归程将至,也寓含友人即将远行。
9. 《南风》:古诗有《南风歌》,相传为舜所作,歌颂南风带来温暖与丰收,此处借指南风能解人忧愁。
10. 莫学时流轻久困:劝友人不要像世俗之人那样轻视长期困顿的人,应保持坚韧与信念。
11. 钱塘江上须忠信:强调在风波险恶的钱塘江上,更需忠诚信义,亦暗喻仕途风波中应守节持正。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吉守江郎中】的注释。
评析
《渔家傲·送吉守江郎中》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通过写景表达出词人对友人舟行前途的挂念;下片把视线集中到钱塘江水上,描写送客归来的心理感受。全词抒情寄慨,情景交汇,显示出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这首《渔家傲·送吉守江郎中》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所作,是一首送别词。词中既有对友人江郎中的深情送别,又蕴含了人生哲理与仕途感慨。上片写送客归来的孤寂夜景与渡江的现实情境,借“潮来无定准”暗喻人生起伏不定;下片转而抒情,以江水、南风拟人,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并劝勉友人勿轻久困、坚守忠信。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清幽,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豁达中不失深沉的风格。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吉守江郎中】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送别为题,却不止于离情别绪,而是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展现了苏轼词作的典型风貌。上片从“送客归来”的实景切入,描绘夜阑人静、月晕微寒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潮来无定准”一句,既是写钱塘江潮的实际特征,又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而“潮来稳”则体现出苏轼一贯主张的“顺势而为、从容应对”的处世哲学。下片转入抒情与劝勉,以“江水知恨”“南风解愠”的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词的情感张力。结尾两句直抒胸臆,劝友人“莫轻久困”“须忠信”,既是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也折射出苏轼自身在仕途坎坷中坚守信念的精神品格。整首词语言凝练,意象清新,情感内敛而深厚,是苏轼中期词作中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吉守江郎中】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评:“此词情景交融,借潮水之变喻人生之无常,语浅意深,寄托遥深。”
2.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清代朱彝尊语:“语虽平淡,而寄慨良深,非徒送别之作。”
3.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云:“‘潮来无定准’二句,寓人生行藏之理,足见东坡襟抱。”
4. 王水照《苏轼选集》指出:“词中‘忠信’二字,乃全篇精神所寄,体现东坡于宦海浮沉中始终秉持的道德操守。”
5. 《全宋词》案语:“此词作于熙宁年间苏轼守杭时,赠别友人,情真意切,兼寓仕途感慨。”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吉守江郎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