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困蒸溽,新居利高寒。
以彼陟降劳,易此寝处乾。
但苦江路峻,常惭汲腰酸。
矻矻烦四夫,硗硗斫层峦。
弥旬得寻丈,下有青石磐。
终日但迸火,何时见飞澜。
丰我粲与醪,利汝椎与钻。
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
我生类如此,何适不艰难。
翻译
在海滨之地苦于湿热难耐,新居选址于高寒清爽之处。
以往上下奔波劳顿,如今换得安居干燥之所。
只是江路崎岖艰险,常因取水弯腰而心感辛酸。
辛苦地劳烦四位工人,艰难地开凿层层山岩。
十多天才掘进一丈,下面遇到坚硬的青石磐层。
整日只能见到火星迸溅,何时才能见到清泉涌流?
愿泉水丰足,供我米粮酿酒,利你凿石工具更加锋利。
山石总有挖尽之时,我的志意却毫无止境。
今日僮仆欣喜相告:黄土又可揉捏成形了!
清晨瓶中已得如雪乳般的清泉,傍晚瓮中停蓄着如冰河般清凉的水流。
我这一生也如此,哪里能避开艰难困苦呢?
哪怕只有一勺泉水,也是上天的恩赐;曲臂而枕,亦有不尽之欢。
以上为【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得泉】的翻译。
注释
1. 白鹤山新居:指苏轼晚年贬居儋州时所建住所,位于海南岛,地近白鹤岭。
2. 凿井四十尺:言掘井深度,极言其艰难。
3. 海国困蒸溽:海国,指海南岛;蒸溽,湿热闷蒸之气,形容南方气候之恶劣。
4. 新居利高寒:新居地势较高,气候清凉,利于避暑。
5. 陟降劳:上下奔波之劳苦。陟(zhì),登高;降,下低。
6. 江路峻:通往江边取水之路陡峭难行。
7. 汲腰酸:打水时弯腰劳作,以致腰酸背痛。
8. 矻矻(kū):勤苦不懈貌。
9. 硗硗(qiāo):山石嶙峋、坚硬难凿的样子。
10. 飞澜:涌动的波澜,此处指泉水喷涌之景。
11. 丰我粲与醪:粲,精米;醪,浊酒。意为泉水充足,可煮饭酿酒。
12. 椎与钻:凿井所用工具,椎为锤,钻为凿具。
13. 弥旬:十多天。旬,十日为一旬。
14. 寻丈:古代八尺为寻,一丈为十尺,此处泛指挖掘进度缓慢。
15. 青石磐:坚硬如磐的青石层,阻碍掘井。
16. 迸火:凿石时火星四溅。
17. 我意殊未阑:我的意志并未衰减。阑,尽、止。
18. 黄土复可抟(tuán):黄土又能揉捏成团,说明地下已有湿气,预示近泉。
19. 雪乳:形容泉水洁白如乳,清冽似雪。
20. 冰湍:如冰般清凉的流水。
21. 一勺亦天赐:即使只得到一勺水,也是上天的恩赐。
22. 曲肱有馀欢:典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表达安贫乐道之志。
以上为【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得泉】的注释。
评析
此诗作于苏轼贬谪期间迁居新宅、开凿水井之时,记述凿井之艰与得泉之喜,借事抒怀,寓哲理于日常劳作之中。全诗以“凿井”为线索,由环境之困、劳作之苦,写到石尽泉出、终获甘冽,层层递进,既写实又寄意深远。诗人将生活琐事升华为人生体悟,表达出“艰难中见欢喜”“微物中得至乐”的旷达胸襟。末句化用《论语》“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体现其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是苏轼晚年寓哲理于生活诗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得泉】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纪实笔法记录苏轼在儋州凿井的全过程,从选址、动工、遇阻、坚持到最终得泉,层次分明,细节生动。开篇即点明迁居动机——为避“蒸溽”而择“高寒”,体现诗人对生活环境的实际考量。继而转入凿井之难,“矻矻烦四夫,硗硗斫层峦”八字力透纸背,写出人力与自然对抗的艰辛。遇“青石磐”而“但迸火”“不见澜”,令人几欲绝望,然诗人不言放弃,“山石有时尽,我意殊未阑”一句振起全篇,展现其坚韧不拔之志。
转折处以僮仆之喜带出得泉之讯,巧妙而不直露。“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对仗工整,意象清美,将泉水拟为“雪乳”“冰湍”,突出其珍贵与清凉,与前文“蒸溽”形成强烈对比。结尾升华主题,由一井之得联想到人生际遇,“我生类如此,何适不艰难”坦然接受命运磨砺,而“一勺亦天赐,曲肱有馀欢”则回归儒家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体现苏轼历经贬谪后超然物外、苦中作乐的成熟心态。
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是苏轼晚年“平淡中见深味”风格的代表作。
以上为【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得泉】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纪事真切,而寓意深远,非徒写凿井之劳,实写人生之坎壈也。”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九引冯舒语:“‘一勺亦天赐,曲肱有馀欢’,真得孔颜之乐,非强为豁达者比。”
3. 《三苏年谱》载:“元符二年(1099)六月,轼居儋州,作《白鹤山新居凿井》诗,时年六十四,身处绝域,而志不少挫。”
4. 清代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评此诗:“通体皆从实境写出,无一虚设,而结处翻出妙理,愈见其真。”
5. 《苏诗研究史稿》指出:“此诗以日常劳动为题材,将儒家中和之乐与佛老随缘自适融合无间,体现苏轼晚年思想之圆融。”
以上为【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得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