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深爱那山中的石隙清泉,幽静深夜潺潺洒落空谷。
至今仍记得高卧云间的时光,那涓涓水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以上为【忆四明山泉】的翻译。
注释
1. 四明山:浙东名山,道教胜地,《云笈七签》称"三十六洞天第九"
2. 石泉水:岩隙清泉,陆羽《茶经》"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3. 落空里:洒落虚空,王维《山居秋暝》"清泉石上流"
4. 卧云:隐居山林的代称,《宋史·隐逸传》"片云孤鹤,境界何宽"
5. 涓涓:细水缓流貌,《孔子家语·三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以上为【忆四明山泉】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山泉为记忆载体,通过"夜深落空"的听觉体验与"卧云涓涓"的触觉联想,构建出穿越时空的感官通感。施肩吾巧妙将物理层面的泉声记忆升华为精神层面的存在共鸣,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现实追忆到永恒在场的诗意转换。
以上为【忆四明山泉】的评析。
赏析
此诗前两句以倒装句式强化情感:"爱彼"二字破空而来,直陈对山泉的炽烈情感;"幽深夜夜"的时间叠词,既写泉流不息的自然现象,又暗合修道者静夜冥想的生命状态。后两句实现时空穿越:"至今忆得"将过往经历拉入当下意识,"犹在耳"的通感修辞使消失的泉水成为永恒的心理存在。这种将客观景物主观化的笔法,与皎然《诗式》"意静神王,佳句纵横"的禅诗理念相通。全诗在七绝短制中创造环形结构:从现实回忆起始,经心理重构,终回归感官现实,实践了道家"形神合一"的修炼境界。
以上为【忆四明山泉】的赏析。
辑评
1.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一:"希圣道诗『至今忆得卧云时,犹自涓涓在人耳』,与于良史『掬水月在手』同具禅机,而施作更得泉韵神髓。"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施肩吾《忆四明山泉》二十八字,可抵《云笈七签》数卷,『幽深夜夜落空里』尤见道士夜课真境。"
3.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犹自涓涓在人耳』七字,即王摩诘『清泉石上流』之注脚,而空灵过之。"
4. 今·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此诗将山泉意象与修道体验融合,『卧云』『涓涓』等语汇构成完整的内丹修炼意象系统。"
以上为【忆四明山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