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香烟缭绕升出于雕镂的彩盘,寒气从冰柱中生发出来,画堂里别有一般风光。主人情意重,设宴席还请出美女。歌女的颈项洁白圆润,似用软玉搓捏而成,藕丝般的裙子如仙女的新织的衣裳。几首歌唱完,月亮已转过凌空的房檐,余音还悠扬不绝。
这歌声,人间哪里去找,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也太寻常了。在座的狂放的客人,心绪缭乱。歌女说金钗落了地,正要捡,十指露出来,如春笋般细长。我亲自看见了,比《高唐赋》里还要美的人。
版本二:
香烟缭绕于雕花的铜盘之上,屋檐下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厅堂中呈现出别样的清冷美景。主人情意深厚,设宴时还请出美丽的歌伎助兴。那女子肌肤如玉般细腻光洁,脖颈修长洁白,身着嫩藕色丝线织就的仙衣,宛如天女下凡。二人合唱完毕,月光已悄然移过空旷的屋檐,余音袅袅,仍在空中回荡。
人间何处能见到如此美景?这些景象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以为不过是寻常之事。席间却有一位狂放不羁的宾客,内心激动难平,愁绪翻腾。忽然有人通报:金钗落地了!只见她十指纤纤,露出如春笋般细长白嫩的手。我曾亲眼得见,她的风姿远胜当年宋玉在《高唐赋》中所描写的神女,根本无需凭空想象。
以上为【满庭芳】的翻译。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北宋新声,宋人用者甚众。清徐电发《词苑丛谈》谓调名取自唐柳河东《赠江华长老》诗「满庭芳草积」。清朱稚黄《填词名解》则谓:「《满庭芳》采唐吴子华诗『满庭芳草易黄昏。』」按:唐吴子华《废宅》诗有「满庭荒草近黄昏」句,非「芳」字也,今辨之。五代後蜀毛熙震《浣纱溪》词亦有「满庭芳草绿萋萋」句。故调名本意即咏庭院中茂盛之花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周美成词名《锁阳台》。葛常之词有「要看黄昏庭院,横斜映霜月朦胧」句,名《满庭霜》。晁无咎词有「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句,名《潇湘夜雨》。韩涧泉词有「甘棠遗爱,留与话桐乡」句,名《话桐乡》。吴梦窗词因东坡词有「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句,名《江南好》。张野(Yě)夫词名《满庭花》。《清真集》入「中吕调」,《太平乐府》注「中吕宫」,高拭词注「中吕调」。平韵正体者,双调九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平韵,或上阕四平韵,下阕五平韵。过变首句用韵,亦可不用韵,或可连接下面之三字句为五字句,但秦少游词作「消魂」、东坡词作「思量」、周美成词作「年年」均用韵,宜遵从之。此调多四言句、六言句与上三下四句法之七言句,用韵稀密适度,常以四四六或六七句组成句群,尤其两结为三四五句式之句群,故于音蓄顿挫中忽又流动奔放,又因平韵且过变处用短韵,使声韵颇为响亮。此调之适应范围很广,可用以抒情、议论、写景、叙事、祝颂、酬赠。仄韵者,《乐府雅词》名《转调满庭芳》,双调九十六字,上下阕各四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中吕宫引子,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同;又入高大石调正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异。北曲入中吕调只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上阕略异。《诗馀图谱》载本调亦名《满庭霜》。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则以九十三字者为《满庭芳》,以九十五字者为《满庭霜》。实则仅後者之前後阕第七句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一则取柳河东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为词名,一则取方富山诗:「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为词名,实则同一调也。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无题,《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佳人」。
香叆(ài)雕盘:谓香烟缭绕升于雕釉綵盘。龙榆生笺:「叆,乌代切。《玉篇》:『叇叇,云貌。』昭明太子《七契》:『瑶俎既已丽奇,雕盘复为美玩。』」香叆,龙本作「香?」;
寒生冰箸(zhù):寒气从冰柱中生发出来。
「腻玉圆瑳(cuō)素颈」句:谓歌女之颈项洁白圆润似美玉。傅子立注:「《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柳耆卿词云:『腻玉圆瑳素颈。』」刘尚荣按:「曹子建《洛神赋》见《文选·卷十九》。柳词见《彊村丛书本》柳耆卿《乐章集·卷上·昼夜乐》。」圆瑳,珍重阁本作「圆磋」,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作「圆搓」;瑳,《说文解字》:「玉色鲜白也。」
「藕丝嫩、新织仙裳」句:傅子立注:「老杜《纳凉》诗:『佳人织藕丝。』」刘尚荣按:「《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八》题作《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织』作『雪』。」龙榆生笺引唐·李长吉《天上谣》诗:「粉霞红绶藕丝裙。」王琦汇解:「粉霞、藕丝,皆当时彩色名。」藉状似藕丝般纤丝所织之裙。
双歌:元延祐本、龙本作「歌声」。
「馀韵尚悠扬」句:傅子立注:「《列子》:『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lì),三日不绝』」刘尚荣按:「事见《列子·汤问篇》。沈钞本、清钞本、晒蓝本『匮粮』上有『过』字、下又有『歌』字,文句不通,今据珍重阁本及《列子》原文校改。」龙榆生笺引《列子·卷五·〈汤问·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司空见惯:傅子立注:「唐杜鸿渐司空镇洛时,刘梦得为苏州刺史,过洛。杜出二妓为宴,酒酣,命妓乞诗于刘。醉甚,就寝。中夜酒醒,见二妇人侍侧,惊问其故。对以席上作诗,司空因命侍寝。令诵其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秋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或云是韦苏州也。」刘尚荣按:「《唐诗纪事·卷三十九》:『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侍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孟初中《本事诗·情感》所记与此稍异。又,宋阮松菊《诗话总龟·卷二十六·寄赠门》谓为韦苏州任苏州太守时事也,《类说·卷二十七》诗归韦苏州,《类说·卷五十一》诗归刘梦得。」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狂客:东坡自谓也。
金钗坠也:傅子立注:「张祜客淮南幕中,赴宴时,杜紫薇为支使,南座有属意之处,索骰子赌酒。牧微吟曰:『骰子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祜应曰:『但知报道金钗落,彷佛还因露指尖。』」刘尚荣按:「事见《唐摭言·卷十三·敏捷》,又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三》引《古今诗话》。」龙榆生笺引唐·韩昌黎《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银烛未消窗送曙,金钗半坠座添春。」
亲曾见:傅子立注:「《孟子》:『岂若吾身亲见之哉。』」刘尚荣按:「句见《孟子·万章上》。」
「十指露、春笋纤长」句:状歌女十指纤长如春笋。
赋:傅注本作「赴」,义逊,兹从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本。
「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句:意谓亲眼所见之美人,远胜于宋玉《高唐赋》中所想像之美人。傅子立注:「楚襄王梦与巫山神女接,旦以告宋玉,且言其神女之妙丽。宋玉因为《高唐赋》云。」刘尚荣按:「参见《文选·卷十九·高唐赋序》。『唐』原误作『堂』,据《文选》改。」
1. 香叆(ǎi)雕盘:香烟缭绕于雕花的香炉盘上。叆,形容烟气弥漫之貌。
2. 寒生冰箸:屋檐下结成的冰柱,形如筷子,故称“冰箸”。
3.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常指富贵人家的厅室。
4. 开宴出红妆:设宴时请出盛装的歌伎或舞女助兴。红妆,指女子艳丽的装扮。
5. 腻玉圆瑳素颈:形容女子脖颈如细腻润泽的美玉般洁白光洁。腻玉,细腻的玉;瑳(cuō),玉色鲜洁。
6. 藕丝嫩、新织仙裳:指女子所穿衣裳轻薄柔美,如嫩藕丝所织,似仙女之服。
7. 虚檐转月:月光移动,照过空旷的屋檐。“虚檐”指高阔的檐下空间。
8. 馀韵尚悠扬:歌声虽止,余音仍在空中回荡。
9. 司空见惯:语出唐代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司空见惯浑闲事”,原指权贵习以为常,此处引申为人们对此类美色习以为常。
10. 宋玉《高唐赋》:战国楚辞家宋玉所作,描写楚王梦遇巫山神女,极言其美貌与风情,后世用以形容理想化的女性美。
以上为【满庭芳】的注释。
评析
《满庭芳·香叆雕盘》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作者在友人宴席上一次不寻常的艳遇故事,倍写了对靓丽歌女的惊诧和倾慕心态。这首词写得灵动逼真,意趣盎然。
这首《满庭芳》是苏轼描写宴饮场景与歌伎风姿的词作,融合了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雅集中的审美情趣。上阕以环境烘托人物,通过“香叆”“冰箸”营造清寒而华美的氛围,继而引出歌伎的出场,极尽笔墨描绘其容貌与服饰之美,歌声之动人。下阕由景入情,转写观者感受,借“狂客”之眼表达惊艳之情,并以“金钗坠也”这一细节凸显女子姿态之动人。结尾化用宋玉《高唐赋》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强调亲眼所见之美远胜想象,既显真实之魅力,又暗含对现实美感的礼赞。全词语言华美而不失清丽,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婉约词风中的驾驭能力。
以上为【满庭芳】的评析。
赏析
此词为苏轼少见的婉约风格代表作之一,展现出其在豪放之外细腻柔美的艺术表现力。开篇三句写景,以“香叆”与“寒生”形成暖与冷、动与静的对照,营造出冬日宴饮特有的清丽氛围。“画堂别是风光”一句总括,引出下文人事。主人设宴,“出红妆”点明主题,随即浓墨重彩描写歌伎之美:从“腻玉圆瑳”的肌肤、“藕丝嫩”的衣裳,到“双歌罢”的才艺,层层递进,形象立体。
下阕转入心理描写,“人间何处有”一问,看似赞叹,实则暗讽世人麻木,将绝色视为“寻常”。而“狂客”之“恼乱愁肠”,正是词人自我投射——唯有真性情者方能感知美之震撼。随后“金钗坠也”突发细节,极具戏剧性,十指如“春笋纤长”,特写镜头般令人印象深刻。结句以宋玉《高唐赋》作比,却言“亲曾见,全胜宋玉”,强调真实之美超越文学想象,不仅抬高眼前女子,更体现苏轼崇尚自然、反对虚饰的审美观。全词结构严谨,由景及人,由外而内,由实入虚,收放自如,堪称咏美人词中的上乘之作。
以上为【满庭芳】的赏析。
辑评
贺黄公《皱水轩词鉴》:陆务观《王忠州席上作》曰:「欲归时司空笑问,微近处皿相慎狂。」笑啼不敢之致,描勒殆尽。较东坡「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座中有狂客,恼乱柔肠」,岂惟出蓝,几于点铁矣。升菴以为不减少游,此几于以乐令方伯仁也。
南宋·费补之《梁溪漫志·卷九·〈戚氏〉词》:程子山敦厚舍人跋东坡《满庭芳》词云:「予闻之苏仲虎云:一日有传此词以为先生作,东坡笑曰:『吾文章肯以藻绘一香篆槃乎?』」然观其间如「画堂别是风光」及「十指露」之语,诚非先生肯云。子山之说固人所共晓。
1. 《历代词话》卷六引《苕溪渔隐丛话》:“东坡此词,写美人声容态度,宛然在目,尤以‘金钗坠也’一句,灵动传神,非深于情者不能道。”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虚檐转月,馀韵尚悠扬’,写出歌声之妙,不在响处,而在静处,得乐之旨矣。”
3.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东坡《满庭芳》‘坐中有狂客’数语,狂态毕露,正是深情处。末数语,较《高唐》赋更胜,盖目击者真也。”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言“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正可为此类词作注脚。
5.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写宴集情景,刻画工致,用典自然,于婉约中见豪情,足见东坡兼容并包之才力。”
以上为【满庭芳】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