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南窗前有两棵美好的树木,先生常常观赏把玩,总觉得看不够。
尤其喜爱初夏五月的和暖南风,此时白色的木槿花盛开,光彩照人,映亮了整个屋内。
以上为【题双楠轩】的翻译。
注释
1. 双楠轩:轩名,可能是苏轼友人或自己居所的书斋名,“双楠”或指两棵楠木,亦可能泛指两棵佳树。
2. 南轩:朝南的窗户或小屋,古人常于南窗设书斋,取其采光良好、通风舒适之意。
3. 佳木:美好的树木,此处可能指楠木或其他观赏性树木。
4. 先生:诗人自称,或指居住于此的主人,语气温和谦逊。
5. 抚玩:抚摸赏玩,形容对事物的喜爱与亲近。
6. 常不足:总是看不够,表达喜爱之深。
7. 薰风:和暖的南风,古乐《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象征仁政与安乐,此处亦指初夏和风。
8. 五月初:农历五月之初,正值初夏,万物繁茂。
9. 白银花:可能指木槿花(因其花色洁白如银),亦或为某种白色花卉的美称;一说指梫木花(又名“白银香”),但更可能为文学性比喻。
10. 光照屋:花光明亮,映照屋内,极言花开之盛与光彩夺目。
以上为【题双楠轩】的注释。
评析
《题双楠轩》是苏轼一首即景抒怀的小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恬淡。诗人通过描写居所南窗前的两棵佳树,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抚玩常不足”体现其悠然自得的心境,“薰风五月初”点明时节,带来温润宜人的气息,而“白银花开光照屋”则以鲜明的视觉意象渲染出花光满室的动人景象。全诗虽短,却情景交融,展现了苏轼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情趣和旷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题双楠轩】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简洁,四句两联,前两句写人与树的关系,后两句转写时节与花景。首句“南轩前头两佳木”平实入笔,点明地点与景物,次句“先生抚玩常不足”由景及情,透露出诗人对这两棵树的深厚情感。“抚玩”二字极具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亲近自然、寄情草木的文人雅趣。后两句转入时间维度,“薰风五月初”不仅点明时令,更带出一种温煦和畅的氛围,令人顿生惬意之感。结句“白银花开光照屋”是全诗亮点,以夸张而富有诗意的手法写出花开之盛——洁白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将光芒洒进屋中,既是视觉的真实感受,也暗含心灵的澄明与喜悦。整首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情,体现了苏轼“平淡中有奇趣”的艺术风格,与其晚年追求自然真趣的审美倾向相契合。
以上为【题双楠轩】的赏析。
辑评
1.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语极浅近,而意味悠长,东坡晚年诗多此类。”
2.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写景如画,‘光照屋’三字尤妙,不独言花之盛,兼写出风日晴明之象。”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此等诗看似不经意,实乃匠心独运。抚玩不足者,非止佳木,亦是心境也。”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白银花’未详何树,然不必深考,诗人取其色洁白如银耳,意象之美胜于实指。”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善以常语写非常之景,《题双楠轩》寥寥数语,已使读者如见花光满屋,此即所谓‘平淡而山高水深’者。”
以上为【题双楠轩】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