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因为玉童来迎接浮丘伯,真仙的居所都萧瑟了,没有许飞琼,瑶台十分空旷寂寥。
在夜晚的宴会上凝聚着清香,那天姿国色且借给你观赏,你可不要取道去那姑苏城去,像那范蠡那样带着美色到那太湖上去。
版本二:
天真如玉的童子西行迎接浮丘伯,仙家洞府却因秋意萧瑟而显得冷清寂寥。再也见不到那美丽的许飞琼,瑶台之上唯有明月空照。夜宴中清香缭绕,我愿将此美景借与韦郎共赏。但请不要急着前往姑苏,不如暂且停留,莫要像范蠡那样驾一叶扁舟远走五湖。
以上为【菩萨蛮 · 杭妓往苏,迓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的翻译。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正音谱》注「正宫」。唐苏德祥《杜阳杂编·卷下》:「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有二龙,鳞鬣(liè)爪角悉备。明霞锦,云鍊水香麻以为之也,光耀芬馥着人,五色相间,而美丽于中国之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北宋·孙孟文《北梦琐言·卷四·温李齐名》:「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簿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云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此类也。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菩萨蛮〉》云:「《菩萨蛮》,《南部新书》及《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乃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词十四首,载《花间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制盖止此,则其舞队,不过如近世传踏之类耳。」按温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南唐李后主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涧泉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hōng)日》。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之情感,历来名作极多。
「杭妓往苏,迓(yà)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元延祐本作「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吴讷钞本作「杭妓往苏迓新守」,《二妙集》本、毛本作「杭妓往苏」。
杭妓往苏迓新守:龙榆生笺引晚清·郑瘦碧《手批〈东坡乐府〉》:「李东川有送人携妓赴任诗,此词又记杭妓往苏迓新守。是知唐宋时赴任迎任,皆有官妓为导之例。此风盖自元明以来,微论废绝,国朝且悬为厉禁,著之律条,并饮酒挟妓亦有罪已,古今风气之硕异如是」。
元素:杨绘,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字元素,号无为子。宋仁宗皇祐五年(西元一〇五三年)进士。通判荆南府,迁开封府推官,知眉州,徙兴元府,皆有治声。宋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与宰相曾鲁公忤,改兼侍读,元素以「谏官不得其言则去」,不拜。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免役法行,元素陈十害,忤王介甫,罢知亳州。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六月,自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移知杭州,八月到任。再为翰林学士。贬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宋哲宗即位,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元祐三年(西元一〇八八年)卒于任,年六十二。有《群经索蕴》、《无为编》、《西垣集》等。事见《范太史集·卷三十九·天章阁待制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百二十二·杨绘传》。
王规甫:王诲,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正德《姑苏志·卷三》),字规夫。宋神宗熙宁三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为群牧判官,上《群牧司编》十二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十一》)。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为司勋郎中、度支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六》)。熙宁六年,以朝请大夫知苏州。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引嫌去职(《姑苏志·卷三》)。
「玉童西迓浮丘伯」句:傅子立注:「《列仙传》:『浮丘伯本嵩山道士,后得仙去。』李太白诗:『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刘尚荣按:「《列仙传·卷上·王子乔》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人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或谓浮丘公即浮丘伯也。」
不见许飞琼:傅子立注引东汉·班兰台《汉武帝内传》:「西王母乘紫云之辇,履玄琼之舄,下辇上殿,呼帝共坐,命侍女许飞琼鼓云和之簧。」刘尚荣按:「傅注撮引节述《汉武帝内传》文意,未遵原句。」不见,毛本作「不用」。
瑶台:傅子立注:「昆崙山之别名。李白《清平调》词:『若非群玉山头见,定向瑶台月下逢』」刘尚荣按:「『定』原作『会』」。
「借与韦郎看」句:傅子立注引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向姑苏:茅维《苏集》本、毛本作「过姑苏」,《二妙集》本「过苏州」。
姑苏:傅子立注:「吴台名。」刘尚荣按:「《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太伯弟仲雍十七世孙寿梦孙)阖庐世家〉》『越因伐吴,败之姑苏』句下南朝宋·裴龙驹《〈史记〉集解》:『《越绝书》曰:「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唐·司马子正《〈史记〉索隐》:『姑苏,台名,在吴县西三十里。《左传·定十四年》曰:「越子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还,卒于陉,去槜(Zuì)李七里」。杜预以为槜李在嘉兴县南。灵姑浮,越大夫也。』」龙榆生笺引《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赞〉》:「上姑苏,望五湖。」又引《吴越春秋》:「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吴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五湖:傅子立注:「世说范蠡相越,平吴之后,因取西子,遂乘扁舟,汎五湖而去。杜牧之《杜秋娘》诗:『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刘尚荣按:「勾践灭吴后,范蠡辞于王,乘轻舟汎五湖而去。事详《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越灭吴,)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然而未云『取西子』事。又《吴越春秋》、《越绝书》均不载范蠡携西子汎五湖之事。」
,王母命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又命侍女石公子击昆庭之钟,又命侍女许飞琼鼓震灵之簧,侍女阮凌华拊五灵之石,侍女范成君击洞庭之磬,侍女段安香作九天之钧。
1.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2. 杭妓往苏,迓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标题说明此词背景——杭州的歌伎前往苏州迎接杨元素(即杨绘),苏轼借此词寄给时任苏州太守的王规甫。
3. 玉童:仙童,比喻纯洁美好的侍者或使者,此处或指代前往迎接的杭妓。
4. 西迓:向西迎接。迓,迎接。
5. 浮丘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与王子乔并称,道家神仙之一。此处借指杨元素,将其比作仙人。
6. 洞天: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福地”,象征清净仙境。
7. 许飞琼: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善歌舞,貌美绝伦,常代表仙女或美人。
8. 瑶台:传说中神仙所居的白玉台阁,亦泛指仙境。
9. 韦郎:可能泛指情人或才子,唐代多以此称呼心仪男子;此处或借指王规甫或观宴之人,表达共享美景之意。
10. 姑苏:即苏州,因有姑苏山而得名。扁舟下五湖:用范蠡助越灭吴后携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喻归隐江湖。
以上为【菩萨蛮 · 杭妓往苏,迓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的注释。
评析
《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是宋代词人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以仙人比拟友人,并以秋天的萧瑟衬托杭州的冷落,下阕以韦郎借代友人,为友人送别。全词多用典故,避免了倚红偎翠的俗艳,仍归于清空。
这首《菩萨蛮》是苏轼在杭州时所作,寄赠苏州太守王规甫,并涉及迎接杨元素的情景。词以仙境喻现实,借神话人物与意象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劝留之意。上片写迎客之景,却以“洞天冷落”“空月明”渲染孤寂氛围,暗示人事变迁、佳人难再;下片转写当前夜宴之美,继而委婉劝阻对方莫轻易归隐或远行。全词意境空灵,情致缠绵,用典自然,体现出苏轼词中少见的婉约风格,却又不失其超逸襟怀。
以上为【菩萨蛮 · 杭妓往苏,迓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虚写实,托意深远。开篇“玉童西迓浮丘伯”以神话笔法写现实迎宾之事,既抬高对方身份,又增添浪漫色彩。然而紧接着“洞天冷落秋萧瑟”陡然转折,由仙界之盛转入凄清之境,暗示人事无常、盛会难再。“不见许飞琼,瑶台空月明”进一步以仙女不在、月照空台的意象,抒发物是人非、佳景难留的怅惘。这种情感或许暗含对杭妓离去、美景不再的惋惜,也可能是对友人即将远去的不舍。
下片“清香凝夜宴”回归现实,描写当下宴会之雅致温馨,“借与韦郎看”一句尤为巧妙,似欲将眼前美好分享于远方之人,体现深情厚谊。结尾“莫便向姑苏,扁舟下五湖”则是全词主旨所在——劝王规甫勿急于归隐或远行。此处化用范蠡泛舟五湖之典,语意双关:既赞其高洁,又劝其暂留仕途,共享当下之乐。整首词融合神话、现实与历史典故,语言清丽,意境幽远,在苏轼豪放之外展现出细腻婉约的一面,体现了其词风的多样性。
以上为【菩萨蛮 · 杭妓往苏,迓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林下词谈》:“东坡《菩萨蛮》寄王规甫词,语涉仙幻,而寓意深远,非徒作也。”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玉童’二句奇逸,‘不见许飞琼’二句凄断。东坡集中,此等词不多见。”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评此词,然其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此词却显“婉”,可补其论之未备。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盖因杭妓往苏迎杨元素,而寄王规甫以寓缱绻之意。‘莫便向姑苏’云云,或有挽留之旨。”
5. 朱祖谋《彊村丛书·东坡乐府》校注:“案题中‘迓杨元素’,杨绘字元素,熙宁七年知杭州,旋徙知苏州。此词当是元丰初作。”
以上为【菩萨蛮 · 杭妓往苏,迓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