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斑竹制成的匡床与锦石屏风相映,缀有宝花的磨衲袈裟间点缀着云纹翎羽。
白昼漫长军持瓶中的清水安然闲置,僧人正独自数着明珠默诵佛经。
以上为【题高僧图二首为心传上人赋】的翻译。
注释
1. 心传上人:一位法号心传的僧人,上人为对僧侣的尊称
2. 斑竹:湘妃竹,有天然紫褐色斑纹
3. 匡床:方正安适的卧榻,出自《商君书·画策》“人主处匡床之上”
4. 磨衲:宋代高僧所穿袈裟,以杂色织物拼缀而成
5. 军持:梵语音译,僧侣云游携行的贮水瓶
6. 数珠:佛教念珠,通常为108颗,用以计数诵经
以上为【题高僧图二首为心传上人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刘崧题咏《高僧图》之作,通过精微的物象描绘展现禅修生活的清雅意境。前两句以“斑竹匡床”、“宝花磨衲”等意象构建高僧的物质空间,后两句以“闲却军持”、“自数明珠”的动态细节揭示其精神境界。全诗在静物陈列与动态修持的对照中,完成对僧侣日常的诗意升华。
以上为【题高僧图二首为心传上人赋】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明代台阁诗人题画诗的精工特质。首句“斑竹匡床”与“锦石屏”形成材质对比(竹之清雅与石之华贵),暗合僧家“不着于相”的禅理。次句“宝花磨衲”与“间云翎”构成工艺对照(织绣之精与纹饰之逸),既写袈裟实物更喻示修行者“在世出世间”的双重属性。第三句“昼长闲却”以时间维度拓展画面空间,军持水的闲置暗示心源本自清净,不假外求。结句“自数明珠”将外在仪轨内化为心灵修持,指间珠串的流转与经文的默诵构成身口意三业的圆满统一。全诗通过物质空间的层叠铺陈(床-屏-衲-翎)与修行仪轨的细微特写(闲水-数珠),在二十八字间构建起形神兼备的僧家禅悦图。
以上为【题高僧图二首为心传上人赋】的赏析。
辑评
1. 明·胡俨《颐庵文选》:“刘子高(刘崧字)此题画诗,‘昼长闲却军持水’七字,真得僧家三昧,较贾岛《宿山寺》‘众岫耸寒色’更见禅悦”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楚雄
以上为【题高僧图二首为心传上人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