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轻薄的碧纱间隐约露出纤细柔美的手指,朱红的双唇渐渐贴近参差排列的笙管。吹奏的曲调由越调转为新颖的旋律,笙声如龙吟般清越透彻,直入骨髓。夜深人静,酒意渐消,只觉身上寒霜浸透了衣袍;再也看不见那低眉敛目的佳人,只能寻觅她昔日留下的胭脂痕迹。
以上为【菩萨蛮 · 赠徐君猷笙妓】的翻译。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後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正音谱》注「正宫」。唐苏德祥《杜阳杂编·卷下》:「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有二龙,鳞鬣(liè)爪角悉备。明霞锦,云鍊水香麻以为之也,光耀芬馥着人,五色相间,而美丽于中国之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北宋·孙孟文《北梦琐言·卷四·温李齐名》:「温庭雲,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簿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雲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此类也。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菩萨蛮〉》云:「《菩萨蛮》,《南部新书》及《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乃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词十四首,载《花间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制盖止此,则其舞队,不过如近世传踏之类耳。」按温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南唐李後主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涧泉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雲烘日南枝北」句,名《晚雲烘(hōng)日》。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之情感,历来名作极多。
纤纤玉:傅子立注:「张祜客淮南幕中,赴宴,时杜紫微为支使,座中有属意处,索骰子赌酒。牧之微吟曰:『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祜应声曰:『但知报道金钗落,彷佛还应露指尖。』」刘尚荣按:「事见《唐摭言·卷十三》,又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三·寓情门》引《古今诗话》。」
纤纤:元延祐本、龙本作「纤掺」。龙楡生笺:「《诗·魏·葛屦》:『掺掺女手。』传:『掺掺,犹纤纤也。』」
「朱唇渐暖参差竹」句:《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一曲雲和湘水绿」。傅子立注:「沈休文《笙诗》云:『孤筱定参差。』」刘尚荣按:「见《文苑英华·卷二百十二》,题作《咏笙》。」
「越调变新声,龙吟澈骨清。」句:傅子立注:「汉李延年能变新声,时号协律郎。《水龙吟》曲乃越调也。罗邺《笙诗》:『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滟滟金。』」刘尚荣按:「《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倖列传·李延年传〉》:『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水龙吟》曲乃越调也』见《乐府杂录》:罗诗见《全唐诗·卷六百五十四》,题作《题笙诗》。又『当观』作『当歌』,据《全唐诗》改。」
澈骨清: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彻骨清」。
夜阑:元延祐本原校:「一作『夜来』。」按明吴讷钞本作「夜来」。又《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夜长」。
惟觉:《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顿觉」。
敛眉:《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意中」。傅子立注:「杜子美诗:『翠眉萦度曲。』」刘尚荣按:「句出《数陪章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章(其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四》。」龙楡生笺:「韦端己《女冠子》词:『含羞半敛眉。』」
燕脂觅:《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新啼压」。又明吴讷钞本作「胭脂觅」,按二字通用。
1.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 徐君猷(yóu):北宋官员,名大受,时任黄州知州,是苏轼贬居黄州时的友人。
3. 笙妓:指擅长吹笙的歌伎,古代宴乐中常有女乐助兴。
4. 碧纱:青绿色的轻纱,形容帘幕或衣袖。
5. 纤纤玉:形容女子手指纤细洁白如玉。
6. 朱唇:红润的嘴唇,代指吹笙的女子。
7. 参差竹:指笙的竹制管子长短不齐,故称“参差”。
8. 越调:古代宫调之一,属商声,音调激越。此处泛指曲调。
9. 龙吟:形容笙声清越悠扬,如龙鸣于深渊。
10. 霜袍冷:酒醒后感到衣袍冰冷,既写实亦喻心境凄寒。
以上为【菩萨蛮 · 赠徐君猷笙妓】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细腻笔触描写一次宴饮后笙妓演奏的情景,寄托了对往昔欢聚的追忆与今夕孤寂的感伤。上片着力刻画演奏之态与乐声之美,下片转入酒醒后的冷清心境,情感由热烈转向凄凉。全词情景交融,音律和谐,通过“龙吟澈骨清”等意象凸显音乐感染力,而“不见敛眉人”一句则流露深切怀念。虽题为“赠徐君猷”,实则借笙妓之艺抒人生无常、聚散难期之慨,体现了苏轼在婉约中寓旷达的独特词风。
以上为【菩萨蛮 · 赠徐君猷笙妓】的评析。
赏析
本词开篇以“碧纱微露纤纤玉”勾勒出一幅朦胧而诱人的画面——轻纱掩映中,女子的手指若隐若现,细腻柔美,极具视觉美感。紧接着“朱唇渐暖参差竹”,将听觉与触觉结合,“渐暖”二字妙极,既写出唇近笙管的动态,又暗示演奏前的气息酝酿,使静态的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越调变新声”点明所奏之曲为新兴曲调,体现时代乐风之变迁;“龙吟澈骨清”则以夸张手法极言其音之高亢清澈,仿佛穿透身心,令人战栗。此句不仅展现笙乐的艺术魅力,也暗含词人内心的情感震荡。
下片笔锋一转,从乐声鼎沸转入夜阑人静。“残酒醒”三字揭示此前沉醉于音乐与宴饮之中,如今梦断酒消,唯余“霜袍冷”的孤寂体感。结尾“不见敛眉人,燕脂觅旧痕”尤为动人:那位低头吹笙、神情专注的女子已不在眼前,唯有往昔残留的胭脂痕迹可供追忆。一个“觅”字道尽思念之深与物是人非之痛。整首词由声入情,由盛转衰,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在有限篇幅中完成了从感官享受至心灵落寞的过渡,堪称小令中的精品。
以上为【菩萨蛮 · 赠徐君猷笙妓】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收录此词,评曰:“语工而意远,非东坡不能为此。”
2. 明·杨慎《词品》卷三云:“‘龙吟澈骨清’五字,可作笙诗之祖,声情俱到。”
3.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二谓:“起处艳而不佻,结处悲而不俗,东坡小令得风人之遗。”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论此词,然其论“境界说”时强调“真感情、真景物”,与此词情景交融之旨相合。
5. 当代学者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称:“此词写笙声之妙,兼写人去楼空之感,清丽中见沉郁。”
以上为【菩萨蛮 · 赠徐君猷笙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