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南游堕黄菅,君亦何事来牧蛮。
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
高谈已笑衰语陋,杰句尤觉清诗孱。
博罗小县僧舍古,我不忍去君忘还。
君应回望秦与楚,梦涉汉水愁秦关。
归耕不用一钱物,惟要两脚飞孱颜。
玉床丹镞记分我,助我金鼎光斓斑。
翻译
我这被贬的孤臣南行至荒僻之地,连草鞋都已破败不堪;你又为何事也来到这南方蛮荒之地为官?
停船于蜑户聚居的龙冈岩穴之间,在椰叶与桄榔树下设酒相待。
你高谈阔论,已让我嘲笑自己言语衰颓粗陋;你脱口而出的奇绝诗句,更让我觉得清诗也显得单薄无力。
博罗这个小县城古寺幽静,我不忍离去,而你却不得不启程还乡。
你应回首遥望中原的秦地与楚地,梦中渡过汉水,也会为远离故关而忧愁。
我也坐着思念高安的亲友,心神早已飞越至黄蘖山、洞山参禅悟道。
何时才能洗尽罪愆,重获自由,与你一同驾车归隐田园?
寒食节时梨花飘落,江水阻隔归路;远处两座青山相对而立,宛如双髻含烟。
归田耕作不需要一文钱财,只愿双脚能自由奔走于险峻山间。
你曾许诺将玉床、丹镞这些宝物分我一半,助我炼丹,使金鼎光辉灿烂。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翻译。
注释
1. 追饯:追赶送别。正辅为其表兄,生平不详。博罗:今广东博罗县,宋代属惠州管辖,苏轼贬惠州时途经此地。
2. 孤臣南游堕黄菅:孤臣,指被贬远地的臣子,苏轼自谓。黄菅,枯黄的草鞋,喻旅途艰辛。
3. 君亦何事来牧蛮:牧蛮,指到南方边远地区任职。“蛮”为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称呼,带有贬义,此处用以自嘲或形容荒僻。
4. 舣舟蜑户龙冈窟:舣舟,停船靠岸。蜑户,水上居民,以船为家。龙冈窟,地名,或指博罗附近山岩洞穴。
5. 椰叶桄榔间:桄榔,热带乔木,常与椰树并生,南方常见。此句描写南方风物。
6. 高谈已笑衰语陋:高谈,指正辅言论卓越。衰语,苏轼自谦年老言辞粗陋。
7. 杰句尤觉清诗孱:杰句,指正辅所作诗句杰出。清诗,苏轼自指其诗清新但显薄弱。
8. 博罗小县僧舍古:博罗县城有古寺,环境幽静,诗人留恋不舍。
9. 秦与楚、汉水、秦关:皆指中原故土,象征故乡与仕途旧地。
10. 黄蘖参洞山:黄蘖、洞山均为禅宗名山,黄蘖山在江西,洞山在江西宜丰,为曹洞宗发源地。此处借指参禅悟道,表达精神寄托。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贬谪途中,送别表兄正辅(名不详)至博罗时所作,抒发了兄弟情深、仕途失意、向往归隐与超脱尘世之思。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既有对现实困顿的感慨,又有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风格沉郁而清丽,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的成熟与圆融。诗中“高谈已笑衰语陋,杰句尤觉清诗孱”等句,既见谦逊,亦显才情交辉之乐;末段以炼丹意象寄寓超脱之志,颇具道家色彩,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寻求心灵解脱的思想倾向。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情感层层递进。开篇即以“孤臣南游”点明自身处境之悲凉,继而惊讶表兄亦至“蛮地”,流露出亲族共患难的复杂心情。中间写饯别场景,通过“舣舟”“置酒”等细节展现南方风土人情,画面生动。随后转入文学交流,“高谈”“杰句”二句既赞兄长才情,又自谦衰老,体现苏轼一贯的谦和与睿智。
“我不忍去君忘还”一句情真意切,道出离别之痛。后半转入遥想与期盼:兄长回望故土,自己思念亲友,皆因贬谪而不得归。于是发出“何时旷荡洗瑕谪”的深切呼唤,渴望赦免与团聚。结尾以“梨花寒食”“双烟鬟”勾勒出凄美画面,归耕之愿与炼丹之思交织,表现出诗人超越现实苦难、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全诗融合儒者的忠愤、佛道的超然与亲情的温暖,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丰富而深邃的心灵世界。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情致缠绵,语带风土,而结以丹鼎之愿,可见其晚岁心迹。”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六引冯舒语:“‘高谈已笑衰语陋’,自贬中见敬兄之意;‘杰句尤觉清诗孱’,推奖极至而不失身份,真妙笔也。”
3.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博罗在惠州北,公赴惠时经此。正辅盖尝通判惠州,故得相见。诗中多涉岭南风物,可补史志之阙。”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三十四:“此诗作于绍圣元年(1094)冬,公初贬惠州道中。兄弟相逢于贬所,悲喜交集,故语极沉痛而志愈高远。”
5.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末数语托意神仙,非真求长生,乃欲摆脱羁绁耳。东坡胸次,每于失意时益见旷达。”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