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时世太平年成丰收粮价低廉,买酒的钱囊中颇为充裕。夕阳半落时风浪起舞,船只安然入港没有危险颠簸。烹煮鲜鱼烫热美酒招待知己,在沧浪水上迭声唱和模仿敲击船帮。醉后举杯洒酒祭奠明月,自称这种快乐能够通神成仙。遥望黄土道路上奔波的行客,富贵对我来说如同过眼云烟。
以上为【渔家乐】的翻译。
注释
刍米:粮草与粮食,《尚书·费誓》"峙乃刍茭",此处泛指生活物资
青铜钱:明代制钱,《明史·食货志》"洪武元年铸'洪武通宝'钱"
危颠:化用《周易·渐卦》"鸿渐于陆,夫征不复",指危险颠簸
烹鲜:语出《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此处双关烹鱼与处世
沧浪:《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指隐逸之志
扣舷:苏轼《前赤壁赋》"扣舷而歌之",表旷达心境
酹明月:李白《襄阳歌》"举杯酹月月不辞",具象化酒神精神
黄尘客:卢照邻《长安古意》"黄尘足今古",喻追名逐利之徒
以上为【渔家乐】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明代吴中才子唐寅抒写隐逸闲适生活的代表作,创作于其科场案后隐居苏州时期。全诗以"世泰时丰"的理想社会图景开篇,通过"刍米贱""有青铜钱"的物质保障,为后文的超脱情怀奠定基础;中段"烹鲜热酒""沧浪迭唱"的细节描写,既展现江南渔家的真实生活,又暗含《楚辞·渔父》的隐逸传统;尾联"遥望黄尘道中客"的视角转换,在杜甫"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对照手法基础上,更添"富贵如云烟"的透彻悟道,完整呈现了唐寅从功名仕途到诗酒人生的精神转型。
以上为【渔家乐】的评析。
赏析
吴中诗派的审美特征:市井雅化:"青铜钱"与"沧浪歌"的俗雅交融空间并置:港口的安全空间 vs 黄尘道的奔波空间时间维度:夕阳当下的享乐 vs 富贵永恒的虚妄
明中期隐逸诗的新变:超越陶渊明"晨兴理荒秽"的农耕苦趣将王维"行到水穷处"的禅意转化为"举盏酹月"的狂欢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忏悔外,建立主动选择的快乐哲学
唐寅诗画互文现象:视觉构图:夕阳半落→舟船入港→举盏明月→遥望黄尘色彩运用:青铜钱(青)→夕阳(金)→明月(银)→黄尘(赭)题画诗特质:每联皆可入画,符合"诗中有画"的创作理念
声律与情感的谐振:平仄布局:首联仄起平收奠定稳定感,颈联平仄相间制造歌舞韵律韵脚选择:"贱钱颠舷仙烟"选用先韵,契合飘然欲仙的主题对仗创新:"烹鲜热酒"与"沧浪迭唱"形成味觉听觉的通感对仗
以上为【渔家乐】的赏析。
辑评
明·顾璘《国宝新编》:"伯虎《渔家乐》诸篇,得乐天遗韵,而'富贵如云烟'句,尤见透脱。"
清·朱彝尊《明诗综》:"唐寅《渔家乐》'自谓此乐能通仙',真率处似杨诚斋,旷达处似苏子瞻。"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伯虎诗如《渔家乐》,市井中自有清风,读之令人濯缨沧浪。"
近代·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唐六如《渔家乐》自写胸次,较之《桃花庵歌》更得闲适三昧。"
以上为【渔家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