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翻译
沈伯时在《乐府指迷》中说:“写桃,不可直接说出‘桃’字,必须用‘红雨’、‘刘郎’等典故代称;咏柳,不可直说‘柳’字,必须用‘章台’、‘灞岸’等词语代替。
”这简直像是唯恐别人不用替代字。
如果真以这种做法为高明,那么古今各类类书早已齐备,又何必还要作词呢?也难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要讥讽他了。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的翻译。
注释
《四库提要》集部词曲类二沈氏《乐府指迷》条:"又谓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须用'玉箸'等字,说发须用'绛云'等字,说簟须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说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转成涂饰,亦非确论。"
1.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浙江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人间词话》为其文艺批评代表作。
2. 沈伯时:即沈义父,南宋词人,著有《乐府指迷》,主张填词应避俗求雅,多用典故代字。
3. 《乐府指迷》:南宋沈义父所撰词论,强调音律与修辞技巧,尤重“代字”之法。
4. 红雨:唐代李贺《将进酒》有“况是青春日将晚,桃花乱落如红雨”,后以“红雨”代指桃花。
5. 刘郎:指东汉刘晨,传说其入天台山遇仙女,见桃树而食桃,后世诗词常以“刘郎”“天台”暗指桃花或仙境。
6. 章台:汉代长安章台街,为歌妓聚居地,唐诗中常以“章台柳”喻柳或离别之情。
7. 灞岸:灞桥在长安东,汉唐人送别多折柳于此,“灞岸柳”遂成咏柳经典意象。
8. 代字:指用典故、成语或固定意象代替本物名称,是宋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9. 类书:古代辑录文献资料按类编排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可供查检典故辞藻。
10. 《提要》: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纪昀等编纂,其中对《乐府指迷》评价不高,讥其拘泥形式。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的注释。
评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十五则中,尖锐批评南宋沈义父(字伯时)《乐府指迷》所提倡的“忌直说、贵用代字”的词学主张。他认为,过度依赖典故与代字,会使文学沦为堆砌辞藻的游戏,丧失真情实感与自然之美。王国维强调,词的价值在于表达真感情、真景物,而非炫博逞巧;若仅靠类书即可成词,则创作的意义荡然无存。此则体现了王国维“重真性情、反形式主义”的美学立场,与其“境界说”一脉相承。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的评析。
赏析
此则虽为文论,却逻辑严密、锋芒毕露。王国维先引沈伯时原话,精准概括其“禁直说、崇代字”的主张;继以“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一句冷嘲,揭其流弊——将词艺异化为文字游戏。再以反诘“又安用词为耶?”直击要害:若创作可依赖类书拼凑,则诗人主体性何在?情感真实性何存?末句“宜其为《提要》所讥也”更借官方权威强化批判力度。全文仅百余字,却层层递进,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理论,彰显王国维反对形式主义、倡导“真感情、真景物”的词学核心思想。其语言简劲犀利,议论透辟,堪称古典文论中的警策之笔。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的赏析。
辑评
1.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曲类存目》:“(沈义父《乐府指迷》)多琐屑之谈,徒矜僻典,未得词家本旨。”
2. 近代·吴梅《词学通论》:“静安讥沈伯时专尚代字,诚为切中痼疾。词贵自然,岂在獭祭?”
3. 当代·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王国维此则批评,实针对南宋以来词坛‘隔’与‘伪’之病,强调创作须出于真切生命体验。”
4. 当代·佛雏《〈人间词话〉评注》:“‘又安用词为耶’一问,振聋发聩,直指文学本质——非为炫学,乃为抒情言志。”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