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结为夫妇时犹记当初的欢悦,曾相约共度晚年,同穴而葬。
你选择了像温峤那样德才兼备的丈夫,又生下胜过王济般优秀的儿子。
你待人接物高风亮节,对朋友如宾相敬,对亲人情义如兄弟般深厚。
随你丈夫过着隐于吏职的生活,无论穷困还是显达,从不在意得失。
怎料竟罹患深重之疾,转眼之间便走完了一生。
幽暗阴冷的气息弥漫房中,你残留的香气仍留在衣巾之上。
纵使活满百岁,这条路终究要走完。
何必以有限的生命,长久地倾泻无益的泪水?
你的文章光照今古,不像山石那样易碎短暂。
应当看重那千字的悼词,岂是用百金厚葬所能比拟的?
以上为【孔毅父妻輓词】的翻译。
注释
1. 孔毅父:名文仲,字毅父,北宋官员、学者,与苏轼交好。
2. 挽词:哀悼死者的诗词。
3. 结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上佩巾,后泛指成婚。《诗经·豳风·七月》:“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4. 同穴:指夫妻死后合葬,出自《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5. 温峤:东晋名臣,以才识与德行著称,此处比喻孔毅父为贤夫。
6. 王济:西晋名士,卫玠之舅,以俊才闻名,此处言其子优秀。
7. 高风相宾友:谓待友以礼,有古人“相敬如宾”之风。
8. 古义仍兄弟:指对待亲人有古道热肠,情同手足。
9. 吏隐:身居官职而心志隐逸,不慕荣利。
10. 千字诔:指为死者所作的长篇哀悼文字,诔为古代哀祭文体。
11. 百金瘗:用百金厚葬。瘗,埋葬。
12. 山石脆:比喻墓志铭等刻石虽存,不如文章流传久远。
以上为【孔毅父妻輓词】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为孔毅父之妻所作的挽词,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逝者品德、才学的赞颂,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慨叹,更体现出诗人超脱生死、重精神轻形骸的思想境界。全诗结构严谨,由回忆婚配之乐起笔,继而称扬其德行与家庭,再转入病逝之悲,最后升华至对文学价值与精神不朽的肯定,层层递进,情理交融。语言典雅而不失自然,用典贴切,寄托深远,体现了苏轼在哀祭类诗歌中的高超艺术造诣。
以上为【孔毅父妻輓词】的评析。
赏析
本诗开篇即以“结缡”与“同穴”形成时间上的对照,从婚姻之始写到生命之终,情感厚重。第二联连用温峤、王济两个典故,既赞美孔毅父之贤,又褒扬其子之才,间接凸显亡妻识人之明与教子之功。第三联转向对亡妻个人品格的刻画,“高风”“古义”二语,将其道德形象提升至士人理想境界。第四联写其安于淡泊的生活态度,体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修养。
转入后半,笔锋陡转,由生写死,“沉疾”“一世”令人唏嘘。而“幽阴凄房栊,芳泽在巾袂”一联尤为动人,以环境之冷寂与气息之残留对比,写出生死交接之际的怅惘。第七联劝慰生者节哀,提出“有限身”不应“泻无益涕”,已见理性克制。结尾以文采不朽作结,认为精神传承远胜物质安葬,呼应韩愈“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之思,亦体现宋代文人重文章立言的价值取向。全诗哀而不伤,情理兼备,堪称挽词典范。
以上为【孔毅父妻輓词】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极沉痛,而气自宏阔,非徒作哀声者比。”
2. 纪昀《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通体雅正,用典精切,末以文章不朽为慰,立意高出寻常挽词。”
3.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当观千字诔,宁用百金瘗’,此二语可为千古悼亡者箴言。”
4. 清代沈德潜《宋诗别裁集》:“婉而多风,怨而不怒,苏公于人情物理,皆能融会贯通。”
5.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此诗作于元祐年间,时苏轼在朝,与孔文仲友善,情真语挚,非泛应之作。”
以上为【孔毅父妻輓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