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你可有什么喜事来自上天?一点黄色闪现在眉宇之间。原来皇帝下诏催你出发,还有羽书紧急来自边关。应召赴京喜得你风风火火,任凭送你的佳人以泪洗面。
上殿议事犹如鹤鸣九霄,但愿你身添羽翼,宏图大展,既然天降大任御敌戍边,陈奏兵略就该风劲霜寒。上朝归来你该格外珍重,朝廷的天香携满衣衫。
版本二:
忽然发现你眉间透出一点喜色,原来是朝廷诏书催促你迅速启程。任凭泪水沾湿了妆容,也无需介怀。你即将上殿面君,如生羽翼直上云霄;议论军政之事,言辞间带着凛冽的威严与冷静。待你归来时,衣袖间将萦绕着天子赐予的御香。
以上为【浣溪沙 · 彭门送梁左藏】的翻译。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彭门送梁左藏」:元 延祐本无题。明 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有赠」。
梁左藏:梁交。
左藏,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属太府寺。唐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又设左藏南库。元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与购纱罗布绢诸物。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横行武列部·左藏库〉》:「《通典》曰:『汉有中藏。晋有左右藏,晋江东置御史掌库曹,后分库曹曰外藏库,内左库后省,外左库直曰左库。唐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绵、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二年并金银丝绵为一。七年并生白杂色为生熟匹帛。』」
怪见: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惟见」。
眉间一点黄:傅子立注:「相者以眉间黄色为喜色。韩退之:『眉间黄色动归期。』」刘尚荣按:「韩句出《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宿、李宗闵二员外冯李时从裴度东征》,见《别本韩文考异·卷十》,别见《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四》。『动』原作『见』。」《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四·〈人事部五·额〉》引《相书占气杂要》曰:「黄气如带当额横,卿之相也。有卒喜,皆发于色,额上面中年上,是其候也。黄色最佳。」
诏书、羽书:傅子立注:「『诏书』,天子之召命也。『羽书』,兵檄,必插羽以示其急。」龙榆生笺引《汉书·卷一下·高帝纪》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名曰『羽书』。」
云霄生羽翼:傅子立注:「唐太宗赠马周飞白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刘尚荣按:「详见《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传》。」
冰霜: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龙本作「风霜」。傅子立注:「公诗云:『论极冰霜绕齿牙。』」刘尚荣按:「句出《寄高令》,见《东坡续集·卷二》,又见《东坡外集》。」
天香:傅子立注:「杜子美诗:『朝罢香烟携满袖。』」刘尚荣按:「句出《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九》。」龙榆生笺:「李楚望《赠羽林将军》诗:『雕没夜云知御苑,马随仙仗识天香。』」
1.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 彭门:即彭城,古地名,今江苏徐州,北宋时属徐州治所,苏轼曾知徐州。
3. 梁左藏:指梁氏,官为左藏库使或左藏库副使,掌管国库财货,具体生平不详。
4. 怪见:惊讶地发现,含有欣喜之意。
5. 眉间一点黄:古代相术认为眉间有黄气为吉兆,主升迁、喜庆。
6. 诏书催发:皇帝下诏催促出发。
7. 羽书忙:羽书为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书,此处借指政务紧急,需迅速赴任。
8. 从教娇泪洗红妆:任凭泪水冲去胭脂妆容,形容女子(或泛指送别人)因离别而落泪。从教,任凭。
9. 上殿云霄生羽翼:比喻得君重用,官位高升,如生羽翼飞升云端。
10. 论兵齿颊带冰霜:言其谈论军事时语气严正冷峻,有威仪。齿颊,嘴边,指言语。
11. 天香:原指天上仙香,此处指皇帝身边之香,象征皇恩宠眷。
以上为【浣溪沙 · 彭门送梁左藏】的注释。
评析
《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赠别之作,上半阕写行者应诏赴京之事,下半阕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希望,表达了惜别的深情。这首词语言骏发,气势恢宏。
这首《浣溪沙》是苏轼在彭城(今江苏徐州)送别友人梁左藏时所作,词中融合了送别的深情与对友人仕途腾达的祝贺。上片写临别场景,以“眉间一点黄”起兴,暗喻吉兆,点出受诏赴任的喜讯,虽有离愁,却不显哀伤。下片转写梁氏入朝后的荣耀与风仪,“上殿云霄”“论兵齿颊”展现其才略与气度,“衫袖有天香”则以细腻笔触写出君恩之隆。全词格调高昂,情感真挚,既见友情之笃,又显士人进取之志,体现了苏轼词中豪放与婉约兼备的风格。
以上为【浣溪沙 · 彭门送梁左藏】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送别为题,却一反传统送别词的哀婉缠绵,转而突出喜庆与壮志,体现出苏轼豁达豪迈的情怀。开篇“怪见眉间一点黄”,以相术吉兆切入,新颖别致,既点出友人将获升迁的喜讯,又渲染出欢欣气氛。次句“诏书催发羽书忙”交代背景,说明此行乃奉旨急召,非寻常调动,凸显其重要性。第三句“从教娇泪洗红妆”笔锋微转,写送别者情难自已,但“从教”二字显出洒脱之意,哀而不伤。
下片极写梁氏之才德与荣遇。“上殿云霄生羽翼”以夸张笔法写其仕途腾达,气势飞动;“论兵齿颊带冰霜”则刻画其干练刚毅的形象,语言精警,富有力度。结句“归来衫袖有天香”含蓄隽永,以衣袖沾御香作结,既写实又象征,寓意君恩深厚,前程远大。全词结构紧凑,虚实结合,既有情感温度,又有政治高度,堪称送别词中的佳作。
以上为【浣溪沙 · 彭门送梁左藏】的赏析。
辑评
山东大学教授刘乃昌:这首小令仅有六句话,不只写明了行者赴京的原委,表达了惜别的深情,而且用骏发凌厉的语言,鼓励友人以势如破竹的气势,陈奏军政方策,为济时谋国大显身手。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评:“此词虽为送别之作,然无凄切之语,反以吉兆起兴,颂扬友人仕途得意,气象开阔,体现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 唐圭璋《全宋词笺注》引清人冯金伯《词苑萃编》云:“东坡《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语多祥瑞,意在称美,而‘论兵齿颊带冰霜’一句,尤见将才风范。”
3.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眉间一点黄’用俗谚而不见俚,‘天香’收束,余韵悠然,可见坡公剪裁之妙。”
4. 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此词融吉兆、诏命、才略、君恩于一体,于短小篇幅中展现士大夫的理想图景,具典型时代精神。”
以上为【浣溪沙 · 彭门送梁左藏】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