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其一】
渔父想饮酒,到哪一家去好呢?鱼和螃蟹同时交给了酒家换酒喝。饮酒不计多少量,一醉方休。渔父的鱼蟹与酒家的酒彼此之间何必谈论钱数。
【其二】
渔父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醉酒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短桨小船无人执掌,任它随意漂流。酒醒后,渔父不知身在何处。
【其三】
渔父酒醒后,春江上时光已是正午。醒来只见阵阵落花飞絮。醒后还会再喝醉,醉后又会再醒。将古往今来人间的功名利禄付之一笑。
【其四】
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版本二:
渔父饮酒,问一声:去谁家?鱼蟹随手送来,不计价钱。酒不论多少,只求一醉方休,彼此相待真诚,不在乎金钱数目。
渔父醉了,披着蓑衣起舞。醉中尚知寻找归路。小舟任由轻桨随意横斜,醒来后却不知身在何处。
渔父醒来时,已是春日正午,江水潺潺。梦中只见落花飘絮纷纷飞舞。酒醒又醉,醉后再醒,对人间古今一笑置之。
渔父微笑,轻盈的海鸥展翅高飞。江面上烟雨茫茫,一片苍茫。岸边骑马的是官人,却向我这渔父借船,要乘我的孤舟南渡。
以上为【渔父四首】的翻译。
注释
渔父:词牌名。《钦定词谱》:「渔歌子,原唐教坊曲名。按《唐书·张志和传》,志和居江湖,自称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铒,志不在鱼也。宪宗图真,求其人不能致。尝撰《渔歌》,即此词也。单调体实始于此。至双调体,昉自《花间集》顾夐、孙孟文。有魏承班、李德润诸词可校。若苏轼单调词,则又从双调词脱化耳。和凝词更名《渔父》,徐积词名《渔父乐》。按张志和所撰《渔歌子》词五首,体调如一,可以参校。」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东坡外集》、毛本均不收此四首,唯见《东坡集·卷十四》、宋刊《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清查初白撰《苏诗补注·卷二十五》及朱彊村《彊村丛书》本《东坡乐府·卷二》。
醉为期:龙榆生笺引《南史·卷七十五·〈隐逸列传·陶潜传〉》:「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常著《五柳先生》传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裋褐」各本作「短褐」,据《宋书》改。按《汉书·贡禹传》注:「裋,僮竖所著布长襦;褐,毛布之衣。」指粗服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蓑衣舞:龙榆生笺引唐·孟东野《送澹公》诗:「短蓑不怕雨,白鹭相争飞。短楫画菰蒲,斗作豪横归。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
酒醒:龙榆生笺唐·白乐天《自问行何迟》诗:「酒醒夜深后,睡足日高时。」
漠漠:龙榆生笺唐·杜少陵《滟滪》诗:「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官人:龙榆生笺「韩昌黎《王君墓誌》:『高处士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刘梦得《插田歌》:『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1. 渔父:捕鱼的老人,古代文学中常作为隐士的象征,如《楚辞·渔父》中的形象。
2. 一时分付:立刻送来,毫不吝惜。“分付”即交付、给予。
3. 醉为期:以喝醉为限度,意为不醉不归。
4.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外衣,渔人常穿,象征隐逸生活。
5. 轻舟短棹:小船和短桨,形容轻便自由的水上生活。
6. 斜横:随意倾斜、横放,表现醉后无拘无束的状态。
7. 梦断:梦醒。指梦境中断。
8. 酒醒还醉醉还醒:反复于醉与醒之间,既写实亦寓哲理,表达对人生虚幻的体悟。
9. 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举”即飞升。
10. 江边骑马是官人:指岸上骑马的官员,与渔父形成对比,凸显仕隐之别。
以上为【渔父四首】的注释。
评析
元豐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苏东坡从黄州调任汝州团练副使,第二年到河南商丘,收到诰命,宋神宗准许其在常州宜兴居住。想东坡半生凋零,屡遭贬谪,心内悽苦。而作於此间的四首《渔夫》组词(一说为组诗),颇得人生感慨。
第一首写渔父以鱼蟹与酒家换酒喝,彼此不计较价钱;第二首写渔父饮归,醉卧渔舟,任其东西,醒来不知身在何处;第三首写渔父在落花飞絮中醒来已是中午时分,醒复饮,饮复醉,醉复醒;第四首写渔父在风雨中与江鸥相伴,逍遥自在,奔波的官人借孤舟渡河。四篇作品既独立成篇,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议论结合以及景、事、理融合的方法,生动地展示了渔父超然物外、悠闲自得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东坡以最具特徵的饮、醉、醒、笑之行为来描写渔父的形象,并且借鉴了船子和尚的渔父,把渔父描写为已悟道的佛家渔父。全首渔父词在表面上描绘了渔父饮酒之乐,实际上赞美了以不同方法来施行教化和启导人生的渔父之慈悲心,并以此自比。词中具有一幅水墨画般的风景描写,无禅语而有禅味,寓禅理而不落形迹,颇得禅趣。
这组《渔父四首》以渔父为主角,通过饮酒、醉舞、归舟、笑对风雨等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理想。苏轼借渔父形象抒写自己对仕途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四首词层层递进:从共饮无争,到醉舞忘形;从梦醒迷离,到笑对官宦——情感由闲适渐入旷达,最终升华为对人生与历史的彻悟。语言简淡自然,意境空灵悠远,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境界和“物我两忘”的审美追求。词中反复出现的“醉”“醒”意象,既是实写饮酒状态,更是象征精神上的出入仕隐、超然物外。
以上为【渔父四首】的评析。
赏析
此组词为苏轼晚年所作,风格冲淡悠远,明显受到唐代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但更具哲理深度与人生况味。四首词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渔父行吟图”。第一首写与人共饮,突出“无心计较”的淳朴人情;第二首写醉舞归舟,展现“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第三首写梦醒交错,透露出“人生如梦”的禅意;第四首写笑对风雨、官人借舟,则在平静中暗含讽刺与超然。全篇不用典故,白描手法却意境深远。尤其“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一句,将个体生命体验扩展至对历史长河的俯视,极具东坡式的豁达与智慧。词中节奏舒缓,音律和谐,读来如行云流水,正契合渔父“任斜横”的自由姿态。
以上为【渔父四首】的赏析。
辑评
中国古典文学评论家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酒无多少醉无期」,一个出鱼、一个出酒、「彼此不论钱数」的渔人和酒家,或者是一个一个,或者是逐对逐对的出现。词读起来心旷神怡,有活力。」
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三苏年谱》:当轻鸥飞举、漠漠一江风雨之际,骑马江边之官人,藉渔父之孤舟南渡,其时渔父笑。其所以笑,当以此时可为此官人效力,此种效力,不为金钱,而为自觉之帮助,并以此为乐。
1. 《历代诗余》引《冷斋夜话》:“东坡守杭日,喜作小词,寄意江湖,有濠濮间想。”
2.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苏子瞻有铜琵琶铁绰板之讥,然《渔父》诸词,实近风骚,非但豪放一路。”
3. 清·先著、程洪《词洁》卷五:“四词如一幅《江干初晓图》,笔致萧闲,神情俱远。”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评此组词,但其谓“东坡之词旷”,可为此组词之总评。
5.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此组词托兴高远,语极平淡而意味深长,足见坡公晚岁心境之澄明。”
以上为【渔父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