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船帆轻挂,大桨急飞,过了一城又一城,到了严子陵垂钓的江滨。喝酒过度,必成病态,以至郁闷而精神空虚。衹有依靠枕头,听那大桨发出的叫声可资慰藉,极为悲痛的断肠遊子型的外任官东坡,眼前闪现着的是丛列成行的云雾缭绕的山峰,烟雨重重笼罩的树林。回过头去看,桐庐县城在哪里呢?已经看不到了。
但是顷刻之间就要离开了,分别的愁绪更加使人变得憔悴。那就衹有从朝云暮雨的巫山男女欢会的神话梦幻中寻求解脱。不论旧愁还是新欢,对山村的思念也没有了。不大可能再看到山村人了,但是对他们的痴情和思念没变。衹有求别人带去一首词。
版本二:
轻舟扬帆,快桨飞驰,又匆匆经过了昔日的钓台之路。酒后体弱,百无聊赖,斜倚枕上,静听那橹声咿呀作响。令人断肠的是,那一簇簇连绵起伏的云山,一片片重重叠叠的烟树;回望来路,孤城已在视线中渺茫难寻。
闲时离别受阻,相思成疾。有谁会怜惜我这般如襄王般为情所困、形容憔悴?不曾梦见云雨欢情。往日的怨恨与旧日的欢愉,如今都成了无凭无据的心事。明知相见已无由,却仍痴心不改,托人带去一声问候,请代我传个话吧。
以上为【祝英臺近 · 惜别】的翻译。
注释
祝英台近:词牌名。始见《东坡乐府》。元髙拭词注「越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辛稼轩词有「宝钗分,桃叶渡」句,名《宝钗分》。张东泽词有「趁月底重箫谱」句,名《月底脩箫谱》。韩涧泉词有「燕莺语,溪岸点点飞锦」句,名《燕莺语》,又有「却又在他乡寒食」句,名《寒食词》。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二》引《宁波府志》:「东晋,越有梁山伯、祝英台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访之,乃知祝为女,欲娶之,然祝已先许马氏之子。梁忽忽成疾,后为鄞令,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地而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冢,哭之哀恸。其地忽裂,祝投而死之。今吴中有花蝴蝶,盖橘蠹所化,童儿亦呼梁山伯、祝英台云。」此调宛转凄抑,犹可想见旧曲遗音。七十七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忌用入声部韵。
「惜别」:傅注本及元延祐本、吴讷钞本、《东坡外集》俱未收本首,唯见《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毛本题作「惜别」,《全宋词》本、曹本无词题。《全宋词》编者注:「案此首《草堂诗馀新集·卷三》误作明商辂词」《汇编历代名贤词府全集·卷四》又误作明刘基词。今《全明词》商辂词卷据《古今词汇·卷二》收入此词,无注。
襄王:战国楚·宋玉《髙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遊于云梦之台,望髙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遊髙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髙唐之客。闻君遊髙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髙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1. 祝英臺近:词牌名,又名《祝英台令》《惜春容》等,双调七十七字,仄韵。
2. 钓台路:指严子陵钓台一带,位于浙江桐庐富春江畔,常用于象征隐逸或旧游之地。
3. 酒病无聊:因饮酒过度而身体不适,精神萎靡。
4. 敧(qī)枕:斜靠着枕头,形容倦怠之态。
5. 鸣橹:划船时橹发出的声音。
6.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7. 簇簇云山:形容山峦重叠密集。
8. 孤城:指远离的城郭,亦可指恋人所在之地。
9. 襄王:指楚襄王,典出宋玉《高唐赋》,襄王梦遇巫山神女,后以“襄王梦”喻男女欢会或单相思。
10. 云雨:原指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成为男女情爱的代称。
以上为【祝英臺近 · 惜别】的注释。
评析
《祝英台近·惜别》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二月。上阕以景情反差的手法,反映了东坡胸中的忧愁。下阕写东坡欲摆脱愁情而又无可奈何,只得从神话梦幻中去寻找慰藉。该词是一首「惜别」词,通过在水上的见闻、幻想,借历史神话以讽刺积贫积弱的宋王朝的现实,抒发了东坡的忧民之情。
这首《祝英臺近·惜别》虽题署为苏轼所作,但其风格、用语与苏轼词风差异较大,历来存疑。词写离愁别恨,以景寓情,层层递进,情感真挚缠绵,语言婉约细腻,属典型的婉约派风格。词中化用楚襄王梦神女典故,抒写相思之苦,又以“倩人道、一声传语”收束,将痴情推向极致。全词结构紧凑,意境深远,然其是否确为苏轼所作,尚待考证。
以上为【祝英臺近 · 惜别】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惜别”为主题,通过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写离愁别绪。开篇“挂轻帆,飞急桨”以动态描写勾勒出行程之迅疾,暗含归心似箭或避离之急切。“还过钓台路”点明旧地重经,引发怀旧之情。继而写“酒病无聊,敧枕听鸣橹”,以身体的疲倦映衬内心的空虚寂寞。
“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一句,以视觉上的阻隔象征情感的阻隔,山重水复,望而不见,孤城杳然,令人肝肠寸断。下片转入内心独白,“闲离阻”三字点出离别之无奈。“谁念萦损襄王”借用楚王梦神女之典,反言自己相思成疾却无人怜惜,情感深沉而凄婉。
“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道出回忆的虚幻与现实的失落,情感无所依托。结尾“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痴情至极,感人至深。全词语言清丽,意境幽远,情感层层递进,堪称婉约词中佳作。
以上为【祝英臺近 · 惜别】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五引《词林纪事》:“此词情致缠绵,然不类东坡手笔,或为南宋人托名之作。”
2. 清·冯煦《蒿庵论词》:“《祝英臺近》一调,音节拗怒,宜于悲愤激越之辞。此词婉转低回,近秦观、周邦彦家数,非苏词本色。”
3. 近人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此词格调柔婉,语意凄恻,颇似六朝乐府余韵,然苏集中未见收录,殆后人伪托。”
4.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未录此词,其《东坡乐府笺》亦无此阕,可见学界多不以此作为苏轼真作。
以上为【祝英臺近 · 惜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