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千里马从落地那日起就怀有追风之志,
但若未曾试足千里,又有谁能识别它的神骏?
李习之(李翱)的《皇祖实录》文风端正,您的文章也如它一般,如同女子具有端庄贞正的容色。
今年我在礼部担任考官,却未能录取您,实在难辞其咎。
虽说考场胜负如同博戏,有输有赢,
但博戏的胜负取决于掷骰的偶然,而不在于参赛者的品德高下。
您看那浩瀚的海洋容纳百川,
它岂会有意居于那些雨后坑洼的积水之前?
我希望您能像深山的玄豹,爱惜羽毛,隐居修养文采,
切莫要羡慕那餐风饮露、蜕骨登仙的蝉,追求虚浮的声名。
以上为【次韵子瞻送李廌】的翻译。
注释
次韵:依照他人诗歌的原韵原字及其先后次序作诗。
子瞻:苏轼的字。
李廌:北宋文人,苏轼门人,屡试不第。
骥子:良马,喻指英才。
习之实录:习之,唐代文学家李翱的字。实录,指其著作《皇祖实录》,文风古朴端正。
斯文:指李廌的文章。
正色:本色,庄重的颜色,喻指纯正不浮夸的文风。
持橐:橐,指橐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橐囊,插笔于头颈,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后以“持橐”指近臣的文学侍从,此处指黄庭坚当时在史馆任职。
春官:礼部的别称。
一鬨:一场喧闹,此处指科举考试。
奇偶:单数与双数,比喻胜负、成败。
博悬于投:博戏的胜负悬于掷骰(投)的结果。
巨浸:大湖、大海。
潢潦:地上流淌的雨水、积水。
雾豹:典出《列女传》,说南山有玄豹,为保护美丽的皮毛,在雾雨天宁愿隐藏不出。后喻指隐居避害,修养其身。
风蝉:饮风露的蝉,古人认为蝉蜕壳后登仙,故称“蜕骨仙”。此处喻指追求清高虚名。
以上为【次韵子瞻送李廌】的注释。
评析
本诗是黄庭坚为安慰落第友人李廌(zhì)而作。李廌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此诗既表达了黄庭坚对李廌的极高推许,也包含着对科场不公的深刻认识与对友人的真诚劝勉。
赞誉与不平:诗的前四句高度评价李廌的才华。以未试千里的“骥子”作比,赞其天生雄才;又以唐代古文家李翱(字习之)的史笔相比,称其文章有“正色”,即纯正庄重的风格。第三句笔锋一转,“遂失此人难塞责”,既是自责,更是对考官不能识才的尖锐讽刺,为友人的落第鸣不平。
宽慰与洞见:五、六两句是全诗思想的精髓。黄庭坚将科举的成败比作“一鬨有奇偶”的赌博,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博悬于投不在德”,即胜负取决于偶然的运气(投骰),而非个人真实的德行与才华。这是对科举制度弊病的深刻揭露,也是劝慰友人不必将一次得失放在心上。
劝勉与期许:最后四句,诗人以“巨浸”(大海)与“潢潦”(雨后积水)为喻,告诫友人要有大海般的胸襟与自信,不必与一时的得志者(潢潦)争短长。结尾两句,提出两种人生道路的选择:“雾豹怀文隐”是劝其韬光养晦,积蓄力量;“风蝉蜕骨仙”则是警其莫求虚名。黄庭坚明确希望友人选择前者,体现了对友人长远发展的深切关怀。
以上为【次韵子瞻送李廌】的评析。
赏析
此诗是黄庭坚“以学问为诗”、“点铁成金”诗论的出色实践。
用典精切,意蕴深厚:诗中密集而妥帖地运用典故,如“骥子”、“习之实录”、“雾豹”、“风蝉”等,将赞誉、宽慰、劝勉等多种复杂情意表达得典雅而含蓄,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比喻新奇,说理透彻:将科举比作“博悬于投”,将友人的才量比作“巨浸”,将得势小人比作“潢潦”,这些比喻既新奇生动,又将科场得失的偶然性与真正才华的永恒价值阐述得极为深刻,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结构严谨,情真意切:全诗从赞誉起笔,转入对落第的慨叹与宽慰,最后归于恳切的劝勉,章法井然。诗中既有对制度不公的愤慨,更有对友人真挚的关怀与殷切的期望,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以上为【次韵子瞻送李廌】的赏析。
辑评
宋·任渊《山谷诗注》:“‘习之实录葬皇祖’,按李习之《皇祖实录》,文虽高,然犹有唐末之衰气。此言李廌之文,乃能如此,盖过于习之矣。……‘博悬于投不在德’,言有司之去取,如博戏之胜负,偶然而已。”
译文:“‘习之实录葬皇祖’一句,考李翱的《皇祖实录》,文章虽然高古,但仍有唐末的衰颓之气。这里说李廌的文章,竟能达到如此境界,是超过了李翱。……‘博悬于投不在德’一句,是说考官的录取与否,如同赌博的胜负,只是偶然罢了。”
说明:此注解释了黄庭坚用典的深意,并点明了诗中批判科举不公的核心观点。
现代学者潘伯鹰《黄庭坚诗选》:“此诗充分表现了山谷对后进的真挚情谊。……他一方面极度称赞李廌,另一方面又用‘雾豹’的比喻来劝他隐居力学,这正见出山谷的深心远识。”
说明:此评点出了黄庭坚在诗中流露的真挚情感与其对后辈长远发展的深思熟虑,肯定了其作为师友的“深心远识”。
以上为【次韵子瞻送李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